
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这是对佛系的社会评价,简单又犀利。
作为网络流行词的“佛系”,它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可是,在“最佛系交通事故处理”事件中,事故司机和出租车司机并没有表现出对自己的生活漫不经心的态度。反而,他们表现出了十分平和的心态,采取划拳确定赔偿,利落干净地解决了麻烦事。相比平常的事故现场,这样的画面尽管显得不太真实,但却是大多数人愿意看到的。如果这是佛系,那相信在以后生活会更加美好和谐。
其实,这个词最早来源于 2014 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而在此之前,2006 年由作家深泽真纪所创造的「草食男」,他们的特色是安静、温和、节俭、彬彬有礼,较为消极与悲观,野心较小,没有大的人生目标;追求物质与名利的欲望很低,对追求异性、恋爱及性爱的兴趣也不高;专心于自己的个人嗜好、重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不喜欢工作以提升社会地位。相隔 8 年后,杂志分析,草食男有随之进化可能,现在大部分的日本男性可能是「佛系男」居多。佛系男的人生宗旨为「兴趣最重要」,相对草食男特征之一是「对恋爱、性爱兴趣不高」,佛系男想到的几乎自己需求,他们如同出家的和尚般,和女色绝缘,甚至觉得和女生相处很麻烦。而此类型的男性也和日本漫画《圣哥传》中描述的主角「佛陀」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中国,它也火了。不过,2017年热遍网络的“佛系”,主要指的是“精神佛系”一族,他们厌倦职场与生活的竞争与那种鸡血式的奋斗,凡事只愿微微一笑,不争不抢,不好输赢。前两天有好友发了一条动态“佛系吃鸡, 劝对手自雷”,真的感觉现在的青年有点“佛系”。
今天当我们听到“佛系”一词,便会觉得自带“无能”属性,是某种意义上的“丧文化”。而现实证明我们错了,它只是不争不抢,不好输赢,不是丧文化!就比如在“事功”的标准下,龚自珍忝列晚清经世思想先驱之一,但无人知道他在 29 岁参加会试的路途之中,给妻子写下“书来恳款见君贤,我欲收狂渐向禅。早被家常磨慧骨,莫因心病损华年”的诗句,哪里可见有厌世的气息?哪来的丧文化?
因此,希望佛系人们能够真正成为“佛系人”,保持平和从容的人生态度,享受平淡生活,体味岁月静好的幸福。(17 中西医 揭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