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庙
福建多山地,群山林立。闽南一带多信佛,古庙依山而建。
泉州百丈岩素来有“小泰山”之称,曾经有一诗人慕名亲登百丈岩即兴赋诗“叠翠峰峦万层田,云梯百丈接青天,攀登不惜盈身汗,雾里耕耘岂是仙。”诗人即兴赋诗的赞美,可见百丈岩梯田蔚蔚壮观。驾车到半山腰后,便需徒步登山,庙宇在山之巅。
因是正午时分,谈不上人山人海,倒也是游人不绝。山路依着山体前沿,有些陡峭,一旁的山壁,偶尔可以看见一些黑色浆果,小孩也会去摘些来玩,它的汁液是紫黑色的,一不留神便会沾上,小孩倒是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孩子来讲这是一个嬉戏的好地方,而对于大人来讲,除了是景点外,更重要的应是祈福。庙宇俗称马氏或马寺。正殿祈福,拜佛,拜完后在鞭炮池放鞭炮。认为鞭炮能驱邪、避瘟,保佑家人平安吉祥。在鞭炮池旁,便可以看到山下全景,一片林海,有点儿像绿色的绒毛。一处石阶,扶手上雕刻着表情各异的小石狮,有的面目狰狞,也有的憨厚可爱。山势险,孩子们被家长拘在身旁,听一旁常来的游客道,中秋来祈福的人会更多,这一带早上经常是大雾遮天,而在这仙妈庙,在山顶能看到云海红日的美景,也难怪曾有明朝将军施琅赋诗曰:“真个凌云惟咫尺,不知何代隐三仙。”
下午又去了乌髻岩,景区较大,比起百丈岩山势较缓,走了一段实在太大,便决定沿着山泉走。最有意思的是这儿的放生池,最低处的鱼和乌龟最小,数量也少,越往上爬个头在增大。爸爸说他们半大时,村里一有什么迎神拜佛的活动,便得徒步走上十多公里,并绕着乌髻岩走一圈,意为迎佛,在那个时代真的好辛苦,求神拜佛,每家每户都会做,每隔一段时间便举行大型祭祀,这也成了闽南地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乌髻岩,从大门进入后,便能听到诵读经文的声音,据说当初还扩张重建时,还是有僧人念经,而如今时代更换,念经声已少,但仍有香客。
庙宇在很多人眼里是景点,但曾经,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代表着希望。庙宇已经在这扎了根,分离已是不可能。
(17 护理2班 吴梅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