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假期期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某学生社团学生在微信群中“逞官威”引发争议。截图显示其学生会群里一位低年级女生询问“7 号要开会吗,学长?”并艾特了学生会主席,随后两位高年级学生干部立即展开教育并爆出粗口。
无独有偶,今年七月份,在中山大学的一份新一届学生会干部任用公示名单之中,还特别标注了“正部长级、副部长级”等字眼,引来众多网友发问:这是哪个国家机关?也有网友调侃道:进入中山大学学生会,圆你部级领导梦。
为什么大家都是学生,却被严格要求要注意自己的干事身份?难道学生会成员还要分尊卑有序、三六九等?一个个学生尚未完成学业就已经学会了“官场手腕”,社会风气将何去何从?屡屡被曝光的高校学生干部言语失当事件,引发社会对于高校学生中存在的“官僚”作风的热议。
大学,本该是知识的海洋,学术的净土,多少学子寒窗苦读,只为考上心仪的高校,通过四年的深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根据调查显示,许多学生组织里存在一种绝对服从的上下级关系,级别越高的学生借用各种手段向下级“逞官威”,低年级的学生则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上级”。
建立学生组织有错吗?其实,学生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帮助了学校老师的管理,组织的层次分工能提高通知发放的效率,也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综合能力的机会。高校学生干部功利化、庸俗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学生的品德问题,而在于行政老师将工作下放时难以均衡其中的利益关系,许多学生加入“学生会”等组织是认为能和老师走得近,获得干部奖学金、保研,乃至未来留校的机会等。大学里有限的资源和利益捆绑在一起,学生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学生干部体制变得僵化,长此以往,学生变得圆滑、功利、虚伪,唯以官职级别论高低,而办事能力、业务能力反而不再重要,学生逐渐成为形式主义的“小官僚”,未免本末倒置。
学生干部不是“官”,学生会也不是逞官威、过官瘾、满足私欲的地方,要明确学生组织是为广大学生服务的职能。综合来看,负责众多学生事务的学生社团采取层级分化制度无可厚非,但学校也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坚决杜绝官僚作风侵染高校学生组织,成为一个个“微型官场”;同时,教育者不仅要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端正的品行,塑造高尚的灵魂,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而学生更要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切不可沾染“官气”,迷恋“权力”,作茧自缚,牢记学习的使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精神的纯洁,朝气蓬勃,这样才能留下无悔的青春记忆,创造属于自己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