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江西财经大学举行了纪念复校40周年(建校95周年)庆典。同月31日,《江西财大报》(第878期)出版了校庆专刊,对开大报4个版,铜版纸彩印——这是校报创刊以来的第17次用铜版纸彩印。
■校报铜版纸彩印始于20年前
校报用铜版纸彩印,始于小报时期,转为大报出版后也变得稍微频繁了一点。
小报时期,校报先后有过6次铜版纸彩印。铜版纸彩印校报,最早用于招生宣传。1998年6月,校报编辑部与学校招生办公室联合编辑的《江西财经学院》(招生专刊)共4个版面,实现了校报首次铜版纸彩印。2000年5月,学校招生办公室与校报编辑部再度联手,编辑了四版“招生专刊”,第二次以铜版纸彩印。这以后,虽说小报时期的校报不再编辑出版铜版纸彩印的招生专刊,但之后又出过两次招生插页:2005年4月,江西财经大学原招生办委托校报编辑部出版了铜版纸彩印的招生插页,2006年5月校报编辑部又如法炮制了这样的招生插页,前后两个插页的内容与排版大同小异。
校报在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浓墨重彩的宣传,有时也用铜版纸彩印。这种情况在小报时期出现过两次: 2003年10月2日,《江西财大报》出版了铜版纸彩印的建校80周年校庆特刊(共八版),特刊无出版期数。2005年3月22日第477期校报,又出了4个版面的学校六届一次“双代会”专刊。
■改扩版后首张大报用铜版纸彩印
2006年4月20日,《江西财大报》(第513期)进行改扩版,正式出版对开大报。这天出版的首张对开大报即以铜版纸彩印,成为校报创刊后首张大报和大报首次铜版纸彩印。进入大报时期,这以后每逢庆典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校报都会编辑出版特刊并用铜版纸彩印。譬如,2011年10月20日、11月19日,我校举办了纪念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建院10周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30周年庆典活动,11月15日第678期、11月19日第679期《江西财大报》分别出版了铜版纸彩印纪念特刊。
2013年10月26日,我校举行纪念建校90周年庆典。为此,《江西财大报》在10月25日和11月1日先后出版两期铜版纸彩印纪的念特刊,分别是第733期、期735期。2014年,为纪念我校第三十届合唱艺术节,12月10日出版第771期校报特刊聚焦的正是这一主题。为迎接新学期开学、庆祝教师节,和喜迎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召开,2016年9月10日第817期、12月20日第827期的铜版纸彩印校报分别聚焦了上述主题,但不是以特刊形式出现。由于党代会并未如期召开,所以,2017年1月13日至14日,学校党代会召开后,对党代会专题,校报既未再出版特刊,也没有用铜版纸彩印。进入2018年,校报采用铜版纸彩印过两次,分别是秋季开学后首期(第872期 9月5日出版)和复校40周年、建校95周年纪念特刊(第878期 10月31日出版)。
■《江西财大报》进入彩报时代
校报创办至今,已经风雨兼程整整35个年头。其间,她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成长成熟与发展壮大。
1992年9月20日出版总第136期开始,校报正式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印刷,历时8年的铅字印刷从此告别《江西财大报》。之后,校报又很快实现了自行排版。
在校报发展史上,最值得一提的是校报彩印出版常态化。这得益于时任校长王乔教授对校报工作的大力支持,尤其重视校报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使得办报经费稳步增长,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12年5月5日出版的第691期校报,是当年校园开放日专刊,也是《江西财大报》用新闻纸印刷的第一期彩色报纸。同年,5月20日出版的第693期校报(聚焦财政部、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财经大学)、11月12日第705期校报(国际学院10周年庆专刊),一再用新闻纸彩印。
校报实现每期彩色印刷、全面进入彩报时代,始于2013年3月。这一年,出完1月15日第711期、2月28日712期之后,校报黑白版时代正式终结。2013年3月10日,《江西财大报》第713期彩报出版,从此,校报全面实现了彩色印刷。
■多余的话
2006年4月20日,《江西财大报》第513期出版。本期头版评论员文章《新形象 新征程——写在校报改扩版之际》称:“《江西财大报》创刊于1984年5月,在学校党委的有力领导下,从最初的月报到半月报到旬报到周报再到现在的大报,从铅字印刷到激光照排到自行排版,从一个略显稚气的小孩,成长为成熟稳健的青年,每一步前进的足迹,离不开上级领导部门和省内外高校同仁的鼓励和关心,离不开历任校报编辑和学生记者的兢兢业业和勤奋努力,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关注与支持。”
出版周期缩短、排版技术进步,固然见证了《江西财大报》的成长,固然是三个“离不开”使然,但这篇评论有两处表述不准确:一是“《江西财大报》创刊于1984年5月”。事实上,《江西财大报》创刊于1984年9月15日,原名《江西财经学院》,头版刊发了《创刊词》和时任江西财经学院宣传部长姜新春同志文章《群策群力办好院刊》。二是“从最初的月报到半月报到旬报到周报再到现在的大报”。这话也不尽符合事实。遍阅改扩版前512期校报,准确地说,校报从未出过周报。早期校报出版周期比较长,大约半个月出版一期,所以,在校报前身《江西财经学院》出版两周年时,有人(刘雨田)提出了“缩短出版周期,尽早把半月刊改为旬刊、周刊,使今日新闻不致因出版周期长而成为‘昨日黄花’”的建议。(《热情的鼓励 殷切的期望》,此文系1986年9月15日下午《江西财经学院》创刊两周年座谈会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这次座谈会后,校报同仁几经努力,虽说始终没有达成周报愿望但,最终还是实现了旬刊目标并坚持至今——首期校报旬刊出版于1992年9月30日,期数为总第141期,是这年秋季开学后的第二期校报,刊头《江西财院报》竖排,左方明确标有“旬刊”字样。从此,校报真正实现了定期、连续出版。
关于校报出版周期,1989年是个特殊年份。这一年,校报出刊极不正常,全年只是出版了6期校报,出报日期分别是1989年1月28日、4月15日、7月15日、9月25日、10月30日、12月5日。这是为什么呢?1990年1月10日出版的这年首期(总第92期)《江西财院报》头版发布了《江财一九八九年十大新闻》,其中第三条新闻道出了原因所在:“今年(1989年)春夏之交,始发于北京的学潮和动乱波及到我院。”余波所及,也影响到1990年校报正常出版,使得1990年出现了校报“月报”现象。1990年,全年校报出版日期依次为:1月10日、4月10日、4月30日、5月30日、6月30日、7月10日、9月20日、10月12日、10月25日、11月20日、12月5日、12月20日。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纸质媒体的新闻功能日益弱化,存史功能则更为凸显。对社会媒体而言,坚守纸媒这块阵地,得不偿失,于是媒体人纷纷逃离。但是,坚守校报阵地对校报人,无疑是一种责任担当。
今天我们与校报知难而进,可谓前无好路,后无退路,但我们这种努力,未来将使更多的江财人从校报找到回家的路。
届时,校报因为存有一部江财信史而更为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