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半的街道冷冷清清,天未亮。待到九十点,才有行人三三两两。“慢慢悠悠”,这是我这次旅行至此对这座城市的一个概括。古语有云“少不入川”,怕是因成都的悠闲而发出的感慨吧。
老成都也许就是这样。我漫步在成都的街道上,人们走在路上像是在操场散步一样,时不时走着走着便停在路中央开始闲聊,使得后面的人也得停下脚步。早上十点,店铺才陆续地慢慢开门,行人才渐渐地多起来。成都也许是一个与清晨无缘的城市,我甚至怀疑每天能在日出前醒来的人不是很多。清晨人们不愿起床,然而却又与黑夜亲密无间。成都的夜生活十分丰富,晚间一条条的小吃街贯穿了整个成都,处处可见融入夜生活的人。夜间成都人慢悠逛到夜市,吃一顿小吃,再慢悠逛到小酒馆,嗦两口小酒,听几首小曲,然后再醉醺醺地出来慢悠逛回家。
“慢”,也许就是我对成都的一个重要的印象吧。仿佛耳边回荡着那首《从前慢》,那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渐渐渗入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成都的街头走着,仿佛走进了从前,走入了那个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岁月。我走着,像歌中的一封邮件,等着邮递员乘着很慢的车将我投递进那个旧时的年代。细细地摇晃,车马的颠簸成为了慢动作,一个慢节奏的城市,在这里,能够慢慢地观景,慢慢地行走,慢慢地思考,于是也就能够细细地琢磨生活。因为慢,所以成都人的生活很精致。上午的公园,一群群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围坐在树下的圆凳上,铺上一层报纸,闲闲地打牌。乏了,就慢悠悠地收拾东西,去到老茶馆喝一碗盖碗茶,听两首小曲。在这座城市中,本地人与游客显得泾渭分明,只因你站在街头,那些步履匆匆的人一定是游客,而那些在街头晃晃悠悠的人一定是本地人。成都生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活在自己的随心所欲、悠然自得里的。流浪的歌手在这里停驻,在小酒馆喝上一轮后,摇摇晃晃地在街头行走,开心了就在树下歌唱,抱着吉他入眠。很多年过去了,高楼大厦入住在成都,老成都也许也已经不复过往,相见恨晚,我如今才来到这座城市,也许无法完全体会到老成都的美,但能够从在这里生活十年几十年的人身上看到老成都的影子。旧时成都的景色也许已经消逝,于是那些生长在这里的人就成了老成都。一个城市的历史可以重塑,景点可以再建,而生长于此的人却永远是真实的,带有这座城市最纯粹的风味。你与城市中的本地人打交道,在言语的交谈中有时便能琢磨到这座城市最本土的韵味。游玩时在人民公园里偶然发现一位老人用巨大的自制毛笔蘸了水在水泥地上写书法,一段段有着成都风味的幽默却又蕴含这锐利哲理的句子被老人笔走龙蛇在这座都市中呈现。“世间女子都很瘦,唯有贵妃一身肉”,“你有多少个懈怠,就会遇到多少个无奈”。无论是潇洒自如的草书,亦或中正浑厚的隶书,老人都运笔自如,挥毫泼墨,行云流水。而老人却自谦日复一日在此书写不过是为了锻炼身体。果真是高手隐匿在民间,而又融入在成都的市民生活里。也许这就是老成都吧,悠闲,自得,知足。我最喜欢的诗人苏东坡便出生于川蜀,也许他那到了穷山恶水的荒蛮之地仍能高歌“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其绝冠平生”的乐观豁达就是从生养他的川蜀里遗传出来的吧。一个仕途失意的人,却仍能从困境中积极地走出来,垦两亩东坡地,做几碗东坡肉,游山玩水怡然自得,这份他人难得的心境,也许是与成都人喜于自娱自乐的性格相吻合的吧。也许若东坡先生仕途风流,那么他终将只能是一位得势的京都之臣,而正是因为他的人生际遇,激发出了他血脉里蕴藏着的川蜀性格,于是他成为了苏东坡。
慢慢地走在街上,我放慢了曾经疲于奔波的步伐,也许这是感受成都文化的开始吧。说起成都文化,其与三国文化密不可分。毕竟这里曾经是蜀国的都城,那些脍炙人口的“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故事已经融入了成都文化中。不仅是稳坐在成都城区的特色景点“武侯祠”显示着成都的三国特色,街头巷尾的以《三国演义》及其故事情节为名的如“水煮三国”、“三顾吃货”之类的店铺亦默默彰显着它的三国文化。成都的旅游业很发达,除去熊猫的景点,主要的便是三国韵味了。街头巷尾的告示、路灯细节都蕴含着这座城市的不俗之处。也许是因为三国景点的存在才得以如此人为地布置宣传,然而也正是因为天府之国蕴含着浓厚的风俗特色,才使得这座城市形成了一种整体的韵味。
说到“味”,我一直觉得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你上街头走一走,都会嗅到这座城市独有的味道。以前我去大连的时候,在大海之滨嗅到的是辛咸的海味儿;在湘西走走溜溜的时候,在这方山水之地嗅到的是树木的山味儿;而今,在成都这座城市中踱步时,处处闻到的却都是麻辣味儿。说成都是麻辣味儿的绝不为过,成都人嗜辣,而又爱吃火锅小吃,因此街头巷尾都布满了小吃店,于是整座城市都弥漫着浓烈的麻辣味儿。也许走在街上永远感觉不到饱,因为下一段路的麻辣味会比上一段的更香。又或许本来出门的目的不是为了吃饭,却又会在中途发现自己坐在火锅店里大快朵颐。成都美食味道都很重,浓烈的麻辣味,蘸料不加生抽,而是直接加一小罐油,热气腾腾的菜在麻辣九宫格里捞出来在油里一蘸,晶莹剔透,香气逼人,令人食指大动。成都,是一座让人能在街上边走边流口水的城市。
近年来很多人慕名去成都游玩,多数是因为赵雷的一首歌。一首《成都》唱火了这座城市,带出了一串成都的文艺故事。不止是歌词中的小酒馆的故事,很多文艺汇演都在成都举行。成都有着文艺汇演的一切条件与气氛:悠闲,精致,夜生活,文化底蕴。于是有时我想,到底是赵雷的一首歌成全了成都,还是成都这座城成全了赵雷的歌?
我在成都待了三天,这三天,虽说是在成都的景点里奔走游玩,却也曾在成都的街头巷尾慢慢地走过。喝过老巷子里的酸奶,看过公园里的人闲闲地晒太阳,听过擦肩而过的行人悠悠哼唱的小曲,闻过街头巷尾那浓浓的麻辣味,仔细分辨过它们到底是火锅还是涮串。也曾在异地的书店(方所)里安静地看书,在房间的窗边看这座城市的车水马龙。在这座城市里,我看见慢慢的行人,慢慢的生活,慢慢的时间,于是我慢慢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