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月照离人归
我曾经做过很多关于月的梦,时常在梦中与月相遇,有时是几个孩童在月下嬉戏,高高的山坡上充满了欢笑声;有时是情人对拥,明亮的圆月下深情相依。我对这些仅存的梦境记忆很是自嘲,总觉得有青春年少的小矫情,一定是杨绛先生说的“书读太少,想得太多”。
我曾无数次地想,人们为什么会几千年不变地,把这轮皓月作为心中最深的情感寄托。或许是一种共鸣吧,那种炎黄子孙融于骨血的对亲人、爱人、友人的依恋。
何时,太白的醉卧,东坡的高歌让我们觉得这些惊才绝艳的大家与我们有诸多不同。但,就是他们也会在孤独一人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让人心酸,也会在想家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会有中秋节“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感慨。
自从步入大学,常听身边朋友慨叹,半夜躲在被窝里想家。家,多么温暖的字眼儿,那是无数次翻涌于梦境的缠绵,那是无数次萦绕在心头的酸楚。曾经的我不理解,而现在约莫是懂了,更加明白“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古人的心境。每一次离家都是一种挣扎,每一次漂泊都是心头的痛。离家之人,当为离人。
曾经家中其乐融融,有子女承欢膝下,有父母享天伦之乐;曾经对坐品茗,一座亭见证着彼此的志向,互相倾诉不得志;曾经金风玉露,花谢花飞间说着不离不弃的誓言。这一切,都有那轮月的见证,它千年如一日地高悬于夜空。在无数个万家灯火的中秋里,承载着离人最深的惦念。那是超越古今的流淌在每个华夏儿女血液中地情怀。
想到这,我便不觉嘴角上扬。一时间,共赏此月让我与先人大家有了联系。而他们带给我的,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也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期盼。千百年后,依旧可以感受到那种真挚的感情与迷人的情怀。
相逢与散场不许谈,离合与悲欢不必讲,年华光阴短,今宵漫长。君看那潮汐静如常,岁月猖狂,何不珍惜今日朝阳,共赏当下月光?
想来,此梦亦好。它更像是成长的见证,让我们更加珍惜与亲人友人与爱人的相处时光,也更加明白离别的含义。
今夜微凉,有月相伴,今夕何夕莫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