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黑白记忆—风景速写900幅》序

近来翻阅自己的画稿,竟然注意到了平时不屑一顾的速写。

从书柜和画卷堆中检出,大大小小的十几本簿册,流年琐碎的纪事和各地观光采风的速写,足足有一千几百幅(页)。

这些速写,纸色变黄,有的虫蛀或破烂,其年代最早开始于1974年,是在部队当兵时期的第六年深秋;最近是2018年的春末,离开部队四十多年以后再到云南转一圈。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环境和职业几度变更,经历了复员回乡务农,参加人民公社电影队放映电影,进县文工团当演奏员和搞美工,以后又从事工农业余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及中师、专科、本科的艺术教学工作;涂抹画写,断断续续,上班和空余,白天和黑夜,跨越了两个世纪的首尾时间,除一定画幅数量的水彩画和中国画创作之外,所存留就是这一份速记的心思和手迹。

一见到自己的速写,就有一种激情涌动的感觉。兴致不忌乖丑,见景生情,下笔伊始,笨拙与灵动,抽象与具象,有形与无形,画得好或画得差,都想象得出当时种种情绪的流露,所见的包括所想的,仿佛听到了一页页画稿在频繁地揭翻更换;更尤其是,抑制不住当时的绘画冲动,要画看到与搜掠到的一切,自信目识心记的各类事物皆可入画,岁月勤勉,积攒日后有用。

看到自己的速写,像是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日记,引起我无边的忆想,加倍地珍惜时光。无论是在部队或在地方,城市或乡村,还是山区或平原的所见,常人不注意的地方,都有用心地加以揣摩、记载。看到它,就如同旧景重现、旧地重游,饶有兴致,画味无穷,令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

速写的实践,获益多多,一方面是锻炼技巧与提高能力,一方面是慢写或色彩写生的补充。也就是说,通过速写研究,以求快速把握对象的形与质,做到精炼简洁、概括准确的表达对象;找出和尝试各种有变化的形式即形式感;更多地收集到生活素材和形象资料;调节绘画情绪,保持旺盛的写生兴趣和审美娱悦。这至少是对于我,深知其中的奥妙三昧。

从自己的速写中吸取营养,催生出源源不断的艺术创造。

在部队办黑板报时,其插图来源于战士动态的速写;反映军人生活的美术创作《放羊归来》《边疆歌声》《饲养员的喜悦》,其题材和素材并不感觉陌生,画面亦不显得空洞。到地方后创作的水彩画和山水画,从速写中可找到构图的小样、放大的原图。早期,为师资培训编绘的教材《简笔画典》千个图样,有些是从速写中提炼出简洁的形象。北京《中国教工》和辽宁《成人教育》所采用的《阳朔风光》(水彩画)、《山魂》(中国画),是速写作品的色彩再创作。入选湖南省和全国美展的作品,也与速写生活有关联。有的表现得比较完整的速写,就可以直截投稿发表,《益阳日报》连续几期刊登的《版纳走笔》《山水寄情》《武陵源游踪》三组十几幅风景速写和北京《中国书画函授报》所刊载文章中的张家界风光速写,就是当时当地速写作品原件的拍照。在专科和本科教学期间,正因坚持速写的修养,为自己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几本画册、教材、绘画技法之类的书,都能得以顺利的完成。速写,可谓美术之必修之道。

回想这些速写,有的是凭着对白天景物的记忆,在夜晚的灯光(部队拉练时在乡村用的煤油灯和手电筒照明)下默写出来的。

时过境迁,记忆犹新。如今如若,再画各地不一样的风光即可随手拈来,这全得于速写的长期坚持和熟练功夫。

浏览曾经与我朝夕相伴的旧簿册不胜唏嘘,真令人感叹不已!

现在,该是认真对待这些记录黑白印象而只有巴掌大小的画稿的时候了。

将各种簿册的速写(包括零落的散页),按年代进行大概归类的整理,从1985年起到2018年止,每年作为一个部分(其中几个年份为空缺)。1974年在部队时画的速写,因整理过程中突然想起,好不容易在翻箱倒柜中才找到,故而放进了最后的部分——补遗中间。

清理出了所有速写画页,除了失去的和破旧的,扎扎实实有一迭。现编辑成册,冠之以《黑白记忆——跨世纪(1985--2018)风景速写900幅》的书名,算是又完成了一个小小的艺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