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三五食堂

     这条由西向东的宽广大道就是学府大道。道边是绿叶满枝的香樟,树下的人行道满是青春的人流。在道的最东头,有酒店、银行、咖啡屋、串串店。你如果特别细心,会发现一个简陋木板,上有墨画的箭头,外带“三五食堂”几个不大不小的字。
  我是在这个金色九月的第一天巧遇“食堂”的。当时,激情的晚霞穿过一堵墙砖,将墙上开满金灿灿鲜花的丝瓜藤映衬得特别生机。在这儿散步的我情不自禁凑近了仔细观察,发现了几条细嫩的丝瓜。再往右看,一棚穿墙而过的苦瓜藤,也是同样的绿,同样颜色的花,结的几条苦瓜显得更加瘦小。转过身来,这才发现这栋屋的西头有一个屋门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小店,门楣上有“三五食堂”几个字,里面似有几个小巧的人影在静悄悄的忙碌。
  是谁在这样一个僻静的角落默默地张罗着呢?出于好奇,我拉开门,走了进去。“咔嚓、咔嚓……”啊,脚底下怎么会有怪怪的声响和硬突突的感觉呢?一看,地面铺的是卵石,我惊讶地笑了。眼前是一个齐胸的吧台,吧台是红砖垒起来的,只用水泥浆砌了砌,没有粉刷。一高一矮两个姑娘站在台后,她们身后的简易木架上摆着一溜饮品,上面写的全是韩文,靠门的小椅子上坐着一个大眼睛、短头发的姑娘,三个姑娘都在忙个不停。“您想吃点么哩?我们这里有拉面、饮品。”吧台后的矮个姑娘用宁乡话问我,圆圆的脸上满是热情,另外两个姑娘都笑着等候我的回答。“你是宁乡人?”我问。矮个姑娘说:“是啊!”我又问:“你们都是宁乡人吗?”姑娘们回答:“是啊!”我又问:“宁乡县城有一所城北中学,前身是宁师和益阳师专,你们知道吗?”姑娘们说:“知道啊。”她们告诉我,她们几个都是从城北中学考入宁乡一中再考入现在就读的大学的,三人中有的读大四有的读大二。
  我要了一碗干挑面。里面有两大片肉、半个鸡蛋,一片菜叶,味道不错。我一边吃一边回想三十多年前自己求学的艰辛,宁乡县城街道的古老,居民的淳朴厚道。“就来了,就来了。”只见大眼睛、短头发的姑娘提着两个圆形快餐盒,跨上自行车就走了。一会儿,她回到店里,又提起快餐盒疾驰而去。就在店里店外密切配合忙个不停的时候,店门外走进两个姑娘一个小伙子,矮个姑娘告诉我,他们是来帮忙的,晚餐过后开夜宵,店里就更忙不赢了。
    真想不到,“三五食堂”这个角落小店,清冷、简陋中有着意想不到的青春活力。
 
   作者系益阳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曾为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