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教过我的老师不下百位,给我印象至深的当数李小林老师,她是我就读盐城师专(现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的辅导员,她兼教我们世界文学史等课程。
第一学期中秋晚会上,她为我们班同学唱 《红灯记》 中“奶奶,你听我说”那一段,真是字正腔圆,玉珠落盘。列席晚会的系主任笑着介绍,李老师原本京剧演员出身,唱歌是老本行。这话不假,后来我们几次在大型晚会甚至在省市电视台上都见过她靓丽的身影,她一展歌喉,全场鸦雀无声,一曲完毕,全场掌声雷动。
她英语系一毕业,就任教我们。第一年寒假过后开学的第一天,她一大早来到我们男生宿舍,说要帮我们缝被子。那时我们竟不知道客气,她在我们男生的几个宿舍飞针走线一直忙到晚,中午她让我们从食堂给她带点儿便饭。临走前,她一边捶着直不起的腰,一边笑着说:“在家全是我妈给我缝被子,今天第一次缝被子,收获真不小,你们看,缝了这么多被子。”
她和我长时间谈话仅一次。一次晚自习,她让同学带信,说她在宿舍等我。我立即去了,她宿舍简洁明了。我刚刚坐定,她就开始泡茶,拿糖块、削水果,然后让我同她一起剥花生,边剥边聊。她说:“我知道你是一位很用功的学生,你在校报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我看过,蛮好的。现在许多学生眼高手低,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往往写不出好作品。”最后她说到先秦文学很重要,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她说到这里,就不再往下说,便转移到另外一个话题上。至此,我明白了:原来是教我们先秦文学的老师说我这部分学得差了些。这次谈话后,我对任何一门功
课都认真起来,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来我做了 20 多年老师,我极力效仿她这种含蓄的教育方法,但我做得远远不够,远不及她。
1988年暑天是少有的热。7月6日那天,我们该离校了,离校前一天晚上,李老师陪着学生收行李,话别,不曾睡。天刚亮,学校派专车将我们行李一批批送往车站,李老师车上车下忙这忙那,我们上了长途客车坐定后,只见李老师转身朝车站一个小售货亭走去。几分钟后,她将买来的许多冷饮果汁之类捧在怀里,满脸微笑向车子走来。烈日当空,她全身汗水湿透,衣服粘在身上,短发贴在脸上,太难忘了!以后每当我教到朱自清的《背影》,就不由想起李老师那怡人的微笑、汗水湿透的身影。上车后,她把冷饮果汁分给每一位同学,她说:“天热,带着路上喝。”车子徐徐开动,她微笑挥手,一一道别,再三叮嘱我们有机会一定回母校去看她,其实这话她已不知说了多少遍。
毕业后,我怕耽误她的时间,过了好久才给她写了一封信,她回信说:“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分配在农村中学的同学,我的确忙,但再忙,也得抽空给本班每一位同学回一封信,对有些学生我是见信必复,譬如你。”
在2004年石榴花开的季节,班级聚会,也是毕业后惟一一次聚会,邀请李老师参加,她来了,这时她已在浙江大学任教,她接到邀请特地从美国赶回来,当时她正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比较文学系做访问学者。她饱含深情为我们唱了一首 《月光下的凤尾竹》,大家说:“李老师,歌声依旧。”
毕业至今,我教书育人近30年,夜阑人静,难免想到李老师,想到她做学者、为人师的种种情景,无疑又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