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听雨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出一支钢琴曲一般。有些雨珠儿斜贴到了窗户上,散开来,像是盛开了一窗的花,晶莹饱润,玲珑剔透,看起来分外迷人。

已不知道有多少场雨了,但是,雨并不只是用来看的吧。就那么如蝉翼藕连地滴答,甚至倾盆大雨,纷乱中能看到的,司空见惯———除了白茫茫的天,与依稀剩些轮廓的山外,还有什么呢?雨,是要听的,是要品的。

把盏踱步,静坐聆听,未免有故作斯文、过犹不及之嫌。淋淋沥沥,窸窸窣窣,久违了这种风吹发丝掠耳的古韵。雨是有节奏的,也是有韵律的,只要用心倾听,便可听出其美妙、其独特、其荡气回肠来。

雨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听雨,如在读一首婉转闲适的诗,察觉自然的美妙带来心灵的洗礼,别有一番情致荡漾心头。而品雨,就如酌几杯清冽醇美的酒,感受平滑的心绪荡涤生活的阴沉晦暗,醉在品雨时。只想在雨中漫步小巷深处,听雨滴从古老的屋檐悄然滑落,那种坠落心谷的怦然心动,一定很纯净,很悠远。

四季之雨,尽在聆听之间,把心寓以自然,感受成长,感受心跳,感受拔节,感受那些萦绕的气息。春天听雨,如诗如歌,悠悠细雨,倾听的是万物复苏的声响,感受浸入心田的淡淡喜悦。轻柔的雨轻叩心房,似乎能感觉到大地轻微的萌动,以及春风拂面的惬意。夏天听雨,畅快淋漓,倾盆大雨,感受的是坦荡如砥的气势,倾听直击胸怀的急促脚步。就像是生命途中突来的变故与挫折,任命运的车轮辗转不休,自留一份听雨的情致,便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秋雨不同于春雨,旷远苍凉,绵绵凉雨,倾听的是滴落人心的回音,感受袭入灵魂的飘零凄凉。秋天的雨是游子眼中的惆怅,是佳人眉梢的哀怨,更像滑到唇边的泪,咸咸的涩涩的有味道。雪是雨深处荡漾成绽放的姿态,是雨深情幻化的祝福,是死了的雨的精魂。铺天盖地,纷纷飞雪,倾听的是日出雪霁的簌簌声韵,遗忘嵌入脑海的缠绵记忆。是的,雪用来遗忘,也用来纪念,用来留给生命一抹纯净的意味深长……都将随雪花肆肆扬扬地飘洒在回首的日子里,感受难以割舍的过往。

听雨,像是一次无言的凝眸,醉在品雨时。雨下的人生,起起落落,时而温暖时而冰冷,我们听雨,也是听人生、品人生。有时,那雨不像是滴落在树叶上,土地上,而像是滴答在了心里。也许因为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地域不同吧,给人的感觉总是不一样的,都能将自己的悲欢巧妙地融汇其中。蒋捷那首《虞美人·听雨》最妙。“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正值“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韶华,纵然有些忧愁悲苦,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我们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四方漂流,孤独、忧愁和怀旧感时时涌在心头;“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白发苍苍,独自在僧庐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一览无余。少年欢乐,壮年愁恨,已如“雨打风吹去”;老年听雨“欲说还休”般无动于衷了,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

此时已然黄昏后,青石板路很是干净,雨天人很稀少。草坪静谧到隐隐的怕,山脚树木斑驳下是那个历尽沧桑的村落,静得似卧着的老牛。但此时,它与雨丝这场灵魂的神圣交流,你是否也听见?是否也听出了土地呼唤的声音,还有村落闪过的惊喜之叹,以及匍匐于心来自遥远的召唤?那份渴望已久的祈祷,雨把它抚摸得开心笑了,化成小鸟清脆的籁音,是否传达了上苍的悠悠殷意?

雨是四季连接上苍与土地的桥纽,是一次次祈求之后,落的泪。品雨,用蛰伏在心灵深处的小小意志,尘封已久却烂透于心,冰凉侵肌,冰凉入骨。离离灯火,珊珊暮意,蓦然中,已被雨幕隔开数千里。置身苍茫大地的孤独,蓦而浩瀚天宇的渺小,伸手用力扯住那丝丝徒然,虚无到隐隐可怕,直到作痛。风确然携雨丝斜掠脸颊,零乱了头发,却也迷离了我的眼睛,搅动我的思绪,袭到灵魂。

雨,听雨思人,品雨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