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晨起西递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梦里水乡芳绿野,玉谪伯虎慰苏杭。”踏上返校之路的我,望着窗外此起彼伏的山色,脑海里总抹不去西递村与蓝天相接的马头墙。那一抹墨白相杂的色彩,化作幻影般的存在潋滟在山野之际。西递的名字总是伴随着摄影师镜头下旷然雅致的村落出现在视野,惹起一大批“文青”的追随向往,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三日采风,我竟幸运地在这里度过了两个夜晚。暮色深沉,我穿上外套感受着山村民居特有的穿堂风,一丝丝凉意错落有致地袭来,却未能带走村庄的静谧和灯光的温暖。斜月挂在天上,随着行人的脚步彳亍,停伴着周身黑暗的云彩,放出柔和的光晕。

而我心驰神往的还是学姐口中惦念的西递日出。凌晨五六点,我们迎着山风醒来,便踏着清晨湿蒙蒙的雾气,登观景亭,晨览西递。

民宿“藏”在离西递村口不到五百米的拐弯处,青石板铺成的小路,经过数百年来人们的踩踏,虽高低不平,但光洁如冰,如果鞋底单薄,在暮春三月还能感受到不少凉意。沿着青石板小路慢慢向村子走去,虽然雾气正从四周丘陵漫延过来,缭绕在白墙黑瓦的村庄之上,但一路粉墙黛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马头墙勾勒着我目光所能及的每一处天空。几分钟之后,我们便来到了村口。这里有个小广场,并立有一座古牌坊,庄严肃立。据介绍这座古牌坊始建于明代,虽历经朝代更迭、岁月侵蚀和政治运动,但现在保存得几乎完整无缺,这也成为西递人的骄傲。灰白色的牌坊倒映在镜面般的水塘上,几只水鸟在水塘中嬉游,激起的涟漪荡过来,将水中的牌楼倒影犹如老人的笑脸一样皱了起来,面容变得温和慈祥。水面上,那湿漉漉的蒸汽也在此时变成了柔和的颜色。我探下身子,仿佛只有这种姿势才能让自己更靠近这座美丽安宁的山庄。

五六点钟,巷头巷尾的商铺还未开门,我们沿着狭长的路行走,偶尔能看到一些年迈的老人从我们身边走过。从水塘一座窄窄的矮桥上经过,身边水雾袅袅,湿气迷蒙。可我们却感受不到丝毫凉意。矮桥将水塘一分为二,这个时辰,已经有些妇女在水塘边洗衣了。他们时不时抬起头来点头笑笑,偶尔也会与我们寒暄几句,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清晨的西递就这样静谧地流淌在我们身边,水塘的后面是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那本该金黄耀眼的颜色却在晨曦中衬着柔光温暖了起来。我们穿过油菜花田,一路停停走走,终于来到了观景亭。

有意思的是,西递观景亭并不像其他地方观景台,地势并不高,却足以看到西递的全貌。我站在小亭上放眼望去,橘黄色的光在一瞬间笼罩住整个山庄,为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纱衣。山脚下大片的油菜花一边与村庄接壤,一边又枕靠着南湖,青黄相接,与宁静的村庄相互呼应。百多户人家的屋瓦建筑参差重叠在一起,墨白两色相间,此一门,彼一户,门罩飞檐,户墙起伏,旧壁斑驳,漏窗玲珑。在山间形成一幅水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