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年,是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时间;四十年,是一个稚子,成为国家栋梁的时间;四十年,是一个国家,完成辉煌蜕变的时间。四十年卧薪尝胆,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四十年奋发图强,中华儿女谱写了诗章;四十年砥砺前行,神州大地丰收了硕果。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蛟龙号潜艇打破世界深潜记录;和谐号列车高速迈进新时代;神舟系列飞船彰显大国风范;中国工程享誉世界......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进步,让我们的民族越发耀眼。
作为80后的我们,四十年前还没有出生,但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是上有老下有小,身上肩负着家庭的责任、工作的责任还有生活的责任。犹记得自己当初刚刚毕业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在欣喜忐忑之际,还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走在校园里依然蹦蹦跳跳,依然会被人喊“同学”。第一次上课,虽然精心准备了好久,走进教室还是会紧张失措无所适从,直到讲了一会,看着讲台下一张张认真聆听的脸,情绪才慢慢放松,越讲越津津有味,直到下课铃声响起。
参加工作这十年来,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上的几门课程,获得学生们的好评,也多次获得校教学质量奖,2014年度被评为安徽省教坛新秀,今年也被学院评为师德先进个人。
犹记得在教授 《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这门课时,教学内容是用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学生们的掌握程度一目了然,当然也会遇到一点也不听的同学,这时我会走到他的座位上不厌其烦地再讲一遍。有一个学生就这样盯着电脑干坐着,于是,我利用课间对他进行手把手教学、课下进行qq远程视频答疑,就这样一遍又一遍,期末考试他不仅及格了,还考出了85分的好成绩。分数出来后整个班级都沸腾了。再然后这个学生与班上的几位同学一起参加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那时的我很自豪。
十九大不仅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还特别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016年在学院的重视下,我们鼓励学生创建了“3D机械创新协会”,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参加“第十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大赛”,由于选拔的学生多是大一大二的新生,而比赛的其中一个项目是三维电脑建模,只能从零开始。那段时间我和同学们一起牺牲中午的午休时间,牺牲所有的休息娱乐时间,一起备战,为竞赛而努力。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当然最终的结果也是喜人的,我们获得了机械类团体一等奖。
作为教师,我深深地知道,践行十九大精神,要把爱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师爱蕴藏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是一句及时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虽然这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们离开家,在外求学的大学生来说,却也是极大的幸福。
假如有人问: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毫无犹豫、大声地回答:教师———这个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