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铸魂,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作品选登
讲台三尺,珍爱一生
■数统学院王跃恒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道:“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平凡而谦逊。”
我们教师的事业就是叶的事业。我们甘愿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的天堂就是那三尺讲台和可爱的同学们。
三尺讲台,汇聚着我们浓浓的岁月,记忆犹新。时间回到1981年,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看到同学们渴求甘霖的双眸,当我第一次走向运动场,看到同学们生龙活虎的身影,我激动,我满足,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度过我的青春年华。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课程教学知识点多、难度大、课时紧、任务重。对许多刚刚进入大学、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课程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怎样才能真正把枯燥难懂的数学课上好”“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如何真正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了实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从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上,我坚持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建立起了一套适用于数学课程教学的思路,录制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在线课程供学生学习。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项目获得了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从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上,我向优秀教师学习,还在各类教学竞赛中磨砺自己,获得了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华中赛区特等奖,湖南省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湖南省微课教学竞赛二等奖等等。
将这些理论和实践应用于教学,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曲率”这一节课时,我将2008年4月28日北京到青岛的T195次列车在弯道处翻车的重大事故案例引入新课,使学生兴趣盎然;在讲抽象难懂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时,我利用有趣的红、绿、蓝组合现象引出问题,再巧妙地用解析几何知识导入定义,学生一听就懂。这些都让他们看到了生产、生活实际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我还是信计2016班的班主任,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我组织了“精准助学”
活动:针对学困生,将全班分为7个学习小组,每组既有学困生,又有学优生;既有群众,又有干部。各组实力相当,开展学习竞赛。我们的竞赛规则是:既看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又看每组的进步幅度,量化决定优胜小组。共有4个小组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一个学期下来,挂科科目由22人次,减少到只有7人次,重要的是,同学们重获了学习的自信和快乐。
再请大家听我分享两个故事。
看到学生生活困难,我非常着急、十分同情,通过多方联系,争取到郝女士资助,为班上二位同学解决了从大二到大四的全部学费,共计27000元。这二位同学没有了后顾之忧,学习成绩名列学院前茅,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二位同学担任了学习小组组长,为提高全班的学习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说:学习小组氛围好,大家共同来提高。
班上另有一位同学,挂了4科,还振振有词,说自己从小数学成绩不好,基础差,没办法。我就用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启发他,用邹勇松同学的事迹激励他,让学习小组重点帮助他,结果呢?4门挂科科目全部通过,为他们小组获得一等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说:学习小组力量大,成绩提高全靠他!开总结会时,班长说:“学习小组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我们将再接再厉,力争消灭挂科,使我们步入优秀班级的行列,相信明天的我们一定会更美好!”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能不为他们取得的巨大进步而高兴吗?你能不为这些巨大的成绩而欢欣鼓舞吗?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教书育人如此快乐、如此崇高,还不足以说明三尺讲台值得我们珍爱一生吗?让我们用太阳般的温暖,清泉般的甘甜来爱我们的学生吧,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用一生珍爱教书育人!
师者,是温暖的光,是飘扬的旗
■ 文法学院 楚艳鸽 陈骞 王寰 刘阳
有人说,教师是一所大学最珍贵的财富,他们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要远比一所大学位于何地、排名多少或者大楼有多高更为重要。师生之间的感情总是绵密悠长,影响一生。
在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就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或严谨,或亲切,或沉迷浩然书海,或激扬文字情怀。他们留给学生的是深情,是大爱,是永远的丰碑,也是高扬的旗帜。
[在校研究生]:我是中文2017级研究生喻燕真。“读书”,是成松柳老师对学生必不可少的忠告。成老师常说:“研究生阶段就要读一些自己读不懂的书,当阅历提高以后自然就懂了,但是没有阅读的积累过程,你可能一辈子都不懂。”阅读似乎就是一个拨开云雾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过程,更是在思辨中成就自己的过程。记得刚刚入学的时候,老师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未来你准备干什么”。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也就有不同的培养方式。譬如考博,老师规定的书目便与一般书目不同;如果选择当老师,老师训练的方式也不同……分类培养,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未来,这大概就是老师桃李满园的重要原因吧!
[校友一]:我是中文8503班的岳维鹏,现在高校任教。我给学生们开设的课程是《语文名师教学研究》。研读过众多名师,依然觉得母校的教师毫不逊色。
记忆中,成松柳老师上课从容奔放,挥洒自如。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就像是田野之于农民,舞台之于演员。成老师的课堂,讲到严谨时如农夫锄禾,棵棵幼苗精心呵护;每逢精彩时又如台上名角,念唱作打淋漓尽致。成老师的课堂是一流的,师品更是一流的。那年春季,我重病住院,出院那天,没想到的是,恩师成松柳竟来大门口接我。恩师一边关心,一边教育,语重而心长。临近中午,恩师说:“我们去吃饺子吧,咱们师生团圆了,要吃饺子!”我永远都忘不了那顿饺子,恩师请我吃的团圆饺子。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天下除了父母不会舍弃我,恐怕就只有恩师不会舍我弃我了吧!
[校友二]:我是中文9601班的王丽。“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是我印象中成松柳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词。就是这样一位研究婉约派词人的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影响着我们。当我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会结伴儿去他家里聊天,他像一位朋友一样给我们讲述着生活中的道理。毕业那年,我们在校园偶遇,我和老师聊起企业文化、聊起人生。他说:“人生是一个不断历练不断成长的过程,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使人生有分量。”看着当时已年届四十的他,我突然感受到,这也许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对企业文化的热爱就这样伴随着我成长。当遇到文化建设的重大难题,人生遇到挫折或想退缩时,我都会想起成老师。他就是我的一个意念,给我成长的力量。
[校友三]:我叫宋德发,大学毕业12年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在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任教。记得1996年进入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时,成松柳先生是我的“古代文学”课老师。给我们上课时,他正值壮年,学问的积淀已经很厚重,加上精力充沛、激情满怀,更加容易感染学生。他讲课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语言非常具有哲学性。他讲的三句话中就至少有一句可以称之为“成松柳语录”,他对很多问题的深入分析,都是我闻所未闻的,让我充分感受到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的差别,也充分体会了思想的魅力。二是声音非常具有磁性。他那标准的男中音,低沉而略显沧桑,不亚于《舌尖上的中国》的画外音,性感得一塌糊涂,我们听起来自然像欣赏美妙的音乐一样,非常享受。
很多年过去了,中文系教过我的很多老师都退休或即将退休了。很多他们在课堂上讲过的话,我已不能一一复述。但是,他们的执着、他们的善良、他们的气质和他们的精神,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并且或多或少,在湘潭大学的课堂上,我会继续传承他们的执着,他们的善良、他们的气质和他们的精神。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文法学院,像成松柳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而我们浸润在这种高尚品格下,必将学习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格风骨;学习他们“甘于寂寞,看淡荣辱”的处世智慧;学习他们“勇于探索,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关爱学生,立德树人;淡泊名利,廉洁从教;传承文明,勇于创新,我们会为教育发展、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