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后,金黄的梧桐树叶落了一地。带着一丝忐恐与万分期待,我第一次踏上了大港城的土地。
参加比赛之前,我对自己一直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校园记者,手握笔杆子却从未着眼于发掘真实的故事,用声音传递真情。
比赛前一周,仍然囿于自己的专业考试,直至前三天才开始认真备賽。在第19个记者节前一天,我和我的采访嘉宾才开始正式的交
流。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一个人对于记者的热爱,她告诉我,她与“大学生记者”这个称呼整整牵绊了四年青春,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不卑不亢,温柔善良是我对她的最初印象。一句“我最近都会把手机带在身边,你有任何问题随时都可以问”鼓舞了我,我这才意识到我需要做的是什么。是传递记者的精神与道义,是传承一份用文字好好说话的力量。
她的特立独行给了我一份坚持的勇气,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身为一名记者真的需要用心付出,并且鼓励我“一直在记者团坚持下去,
能学到很多”。
有些人本身能够遇见就是幸运,虽然她在考研路上,却一个下午都在比赛现场陪我一起,在各个环节激励我好好准备或是做得不错,我看过她的文章对于大学生通讯社的告白“你是无意穿堂风,却偏偏引山洪我是垂眉摆渡翁,却独独偏爱侬。”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与她,她的温柔与力量,地的包容与真诚也成为了我想不断努力的方向。
比赛前一天晚上,我仔仔细细阅读了淮海工学院报与历经30年沉淀下来的苍梧文集,渐渐明白作为一个媒体人的不易与那一份坚守,能将从大一至大四的同学全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淮海工学院的大学生通讯社,30年漫漫长路走的坚实且有力量。
比赛结束后和因大学生记者挑战赛结识的伙伴们一起去了盐河巷,在路上捡拾了一片梧桐带回南京,用心感受了港城的风土人情,热闹的集市里有着最热情善良的人们。
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记者的道路却从不停歇,它让我想去经历、去期盼、去承担。第一次重新认识了自己作为记者的角色的重要性:手握公正道义,肩负时代使命,在原位之中更坚定自己的存在。
者的精神永远不死。与她相识,无限荣幸;与“我”相识,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