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淮海工学院报》喜迎200期


  《淮海工学院报》今天迎来200期的生日。回首校报走过的200个时间节点,从1987年创刊的《淮海大学报》到今天的《淮海工学院报》;从手工画版到数字排版胶印,从套红印刷到四开四版、双面彩印的半月刊;从每期数百份到5000张的发行量……一路走来,这一张普普通通的报纸就像一块水晶,在每一代校报人手中擦亮、传递。采访、撰稿、排版、校对、印刷……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张张青春的笑脸,都被那些泛黄的抑或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一一记录,一代代报人在文字的田野笔耕不辍,精益求精,收获了一路奋斗的艰辛,收获着一路成长的喜悦。
  1987年10月25日,《淮海大学报》创刊,报名由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刘海栗老先生题写。1990年正式更名为《淮海工学院报》。自创刊以来,校报始终作为校园内的主流媒体,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届校报人一直秉承着“引导校园舆论,服务师生员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淮工形象”的办报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实、客观地记录着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脚步,见证着淮工人的成长历程。22年的发展历程,校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广大读者的支持下、全体报人的努力下,结出了累累硕果,为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传播和发布权威信息、校报是师生了解学校重大政策的窗口;关注热点问题,反映师生愿望,校报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弘扬主旋律,宣传先进典型,校报是树立淮工形象、潜移默化引导青年学子的旗帜;搭建平台,释放才华,校报是锻炼学生品质、培养新闻人才的园地。
  2009年,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两保一建”的奋斗目标,学校顺利通过了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评审,淮海工学院再次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在建设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进程中,校报将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为学校实现新目标舆论开道,为学校实现新跨越摇旗鼓劲,为学校取得新成绩添砖加瓦,引领方向,繁荣文化,服务师生,培育新人,为学校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