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西迁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后,全国掀起了学习“西迁精神”的热潮。11月22日,“西迁精神”巡回报告会走进江西,来到英雄城。我校大学生传媒联盟一行人倾听了西迁故事,感受“西迁精神”。报告团成员们,通过振奋人心的报告,深情怀念西迁人,讲述西迁事,传递西迁情。
爱国没有选择项,奋斗永在进行时。
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郑庆华作了题为“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力量”的报告,讲述了西安交大自1956年迁校西安的62年为祖国贡献的交大力量。40%的优秀毕业生在西部工作,为西部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科技、教育和人才基础,改变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奋斗,奋斗的动力国家民族发展的强烈使命感。郑副校长讲道:“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陕西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地,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它们将共同努力,把这种优秀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要时刻牢记习总书记所讲到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征程,用时不我待的豪情、众志成城的决心为祖国贡献力量。
杖朝之年好精神,光阴岁月留烙印。
西迁老同志,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胡奈赛作了题为《在祖国的西部扎根、开花、结果》的报告,满头华发的她仍不减当年豪情。她退而不休,为交大贡献自己的一生,陪伴了交大66个春秋,见证了这棵大树从扎根黄土、枝繁叶茂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一群热血青年,写着诗,唱着歌,登上了向西的列车。作为祖国忠诚的儿女,绝不吝惜自己的力量向科学堡垒进军。胡奈赛老同志讲到:“祖国的每一块土地都是我们安身的地方。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因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她身上所承载的西迁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纵使身边好风景,为国为民做精英。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晓宏表示:“我要用我掌握的知识,让我的祖国强大起来。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也一个都不能落。”他放弃美国的较高待遇,在国家需要的高水平研究领域开创一番新事业,贡献新力量。
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峰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质生活选择回国奋斗。与西安交大的这21年故事,分为三个阶段。本硕求学是梦想起步的7年,国外深造是梦想积累的7年,回国任教是梦想放飞的7年,而这故事,也还在继续。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林舒进,一个生长于珠江之畔的广东学子,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奔赴西安。用奋斗一笔一划用力书写人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身体力行地诠释着新时代下“西迁精神”的新内涵。
“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不仅是新中国无怨无悔的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高尚情操,更是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该传承下去的优良品质。
新时代的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身为江财学子,我们要时刻铭记为民族崛起、国家富强、努力奋斗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发扬饮水思源、爱国爱校、知恩图报、服务人民、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贯彻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奋发勇为的创新理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