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复校40周年
“健全的体魄”须养成(下)

      ■ 老外成赛场亮点
      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刊发长城上一位手持可口可乐的中国小伙子,标题一语双关:“中国的新面孔”。如果说这张封面让世界得以一窥中国变化,那么,改革开放之初校运会上国人亦可见老外成新宠。校报用图片新闻形式,将这一幕幕精彩瞬间记录了下来。
      在1984年我校第四届田径运动会上,当时在校任教的外籍教师拉克先生报名参加了男子教工组铅球比赛并一举夺冠。学校外事工作办公室写了篇稿子投到校报,11月10日校报第5期第四版以《拉克夫妇兴高采烈地参加运动会》为题,配图(张新忠摄)刊发,报道称:“10月26日上午,在我院任教的文教专家拉克夫妇兴高采烈地来到本届运动会田径场上。在男子三千米、一千五百米比赛中,拉克夫人站在跑道旁,热情地为每位运动员加油鼓劲,使运动员深受鼓舞。下午,拉克先生在男子教工组铅球比赛中一举夺得第一名。当他在大会领奖台得到奖状时,高兴地手举奖状,说:‘这是我在中国得到的荣誉,这张奖状我要保存一辈子!’拉克夫妇一再称赞我院第四届运动会组织得好。”
      在1985年我校第五届田径运动会上,11月12日校报第18期第四版也专门刊发了杨德全拍摄的一张图片,文字说明写道:“图为外籍老师兴致勃勃观看我院第五届运动会开幕式盛况。”另外,10月24日上午举行校运会开幕式时,在我校任教的外籍文教专家艾米莉·威灵汉、狄克逊·爱达尔夫妇,安娜路拉·波切杜女士应邀出席并在主席台就坐,头版头条报道《我院隆重举行第五届田径运动会》专门点名。
      复校之初的江财,外籍教师被捧学校上宾。他们在江财校运会现场,出席开幕式坐主席台,参加比赛吸人眼球镜头,新闻报道要点其名头,享受极高待遇。对校报而言,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新闻。1985年10月8日第15期校报头版曾经刊发一条花边新闻:“我院聘请的意大利外籍英语教师安娜路拉·波切杜女士于九月十五日抵达学院。波切杜女士到达学院后,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接见了她,对她来我院任教表示热烈欢迎。美籍教师A. 狄克逊·爱达尔夫妇已于九月二十九日抵达学院。波切杜女士和爱达尔夫人分别担任我院青年英语教师培训班的英语教学人;爱达尔先生任我院85级对外贸易专业班的英语口语课。”三位外籍教师接踵而至江财后一个月左右,都出现在了校运会现场,成为校报关注的新对象。
      时至今日,随着江财国际化办学日益深入,外教在我们校园内司空见惯,他们已不被当作“稀世珍宝”了。这些年,留学生在校运会赛场上屡见不鲜,但他们也不再成为新闻热点。
      改革开放40年,一切都在改变。
      ■ 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体育活动,校运会就能开得热火朝天。校领导为校运会开、闭幕式致辞,部门领导亲自采写新闻报道,校领导率各部门领导带头踊跃参赛,曾经是复校后前六届校运会的“标配”,至今令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1985年校运会举办时,校报头版头条报道《我院隆重举行第五届田径运动会》,系时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新力亲自操刀。头版配发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向更高的目标攀登》称:“在本届运动会中,参加比赛的人数达到将近1700人,比上届运动会多500人左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校报第三版《光荣榜》下刊发了蔡迪岳《关键在于领导重视》的评论——针对计统系和党群口的教工代表队在本届运动会上夺取团体总分第一、二名和双双获评 “精神文明队”有感而发,认为“获得这样的荣誉,经验多条,但领导重视是关键的一条”,具体表现在领导重视思想发动工作、重视现场的组织领导和重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谈到领导干部带头,这篇评论还写道:“计统系的六名系领导,除一名外出开会和一名有讲课任务外,其余四名都带头报名参赛。连从不爱好体育运动的总支书记宋绍应同志和系主任涂叙枣同志也主动报名参加托乒乓球的短跑和2000米的长跑。党群口的八名院、处领导干部,有五名报名参加各项比赛。院党委副书记宋醒民同志就报名参加了两个项目的比赛。”
      关于这点,二版徐占云采写的报道《拼搏  进取  胜利——院田径运动会见闻》有段描述:“教工老年组二千米走跑比赛把本届院运会推向高潮,党委副书记宋醒民亲自上阵,和老运动员们一道并肩前进,只见他面带微笑,无论是在领先或落后时都能沉着应战,在观众一片热烈的‘加油、加油’声中艰难地向终点迈进。”财会系66岁的勒公丁老师,作为1547号运动员参加了老年组二千米长跑,赛后还有《用数字编首自豪的诗》之作发表在校报第四版,自谓“1945—1985/工作40年,锻炼40年!/不会写诗,爱好写诗/今天来个创新,来个突破/用数字编首自豪的诗/献给祖国,献给人民!”
      据早期校报显示,校运会上老年组二千米长跑项目,一直在1987年第七届校运会上仍保留着。关于这点,有校报记者报道《我院第七届运动会圆满结束》描写的“运动会期间,天气突变,阴雨绵绵,寒风凛冽,但运动员们仍然锐气不减,比赛高潮迭起。老年二千米走跑,不少人是在恶劣的气候中一瘸一拐跑完全程的,情景感人。老年50米托乒乓球跑,拼搏中横生妙趣”为证,的确难能可贵。
      今年10月18日至20日,江西财经大学第三十八届体育运动会胜利举行。据学校官网报道,本届运动会共有721名运动员参加田径比赛,3890人参加集体项目比赛。尽管如此,但10月20日出版的《江西财大报》也只是在第二版刊发了一条综合报道《第三十八届体育运动会举行》。事实上,现在每期校报版面与可容纳的信息,是1980—1990年代校报的一倍。不是校报无校运会稿件可用,而是学校新闻热点、重要新闻太多,校报版面无法容纳,只能如此。再者,校运会新闻都上网了,有关本届校运会的新闻报道,在学校官网上稿累计达到110篇次。
      世易时移。校报作为传统媒体,与复校以来的历届校运会一样,如今皆已风光不再,而且,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每况愈下。
      这是一件让人既尴尬又担忧之事。第三十八届校运会闭幕之际,校运会组委会有位同事叹息道:“校运会也是进行学生工作的有效平台,可惜很多单位对此反应平淡,忽视了体育的特殊作用。”
      先哲云:“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体育。”又曰:“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鉴于此,江财先驱90多年前就把“健全的体魄”置于“四有”(有健全的体魄,有皎洁的心灵,有高尚的理想,有奋斗的精神)人才培养之首,视为养成教育的基础。体育学专家郑志强教授有个判断,大意谓:体育与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不会抑郁和有心理问题,他们遇到问题,打场球、唱唱歌、弹弹琴就很快化解了。审视当下大学生身心素质、耐挫能力,郑教授之论不无道理,其强化体育的主张,紧追江财先贤。
      重视体育,曾是江财人才培养的初心与传承已久的办学好传统,但愿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发扬下去,成为一流本科教育的题中要义。事实上,强化体育,已成为未来国内高校建设“双一流”的重要筹码。今年9月14日,华东交通大学罗玉峰校长寄语本校新生:守望初心,就是要不断锤炼自我。千锤百炼的第一步,就是要锤炼一副健康的筋骨!他希望男生努力练出6块腹肌,呈现阳刚之美,女生也要努力练出马甲线,展现出青春活力。
      无独有偶。浙江大学今年也增加了新入学本科生体育课课时,若想体育课拿满分,每学期男生跑步里程相当于绕西湖11圈(168km),女生则不少于8圈(120km)。而早在去年,清华大学还提出了“学会游泳才能毕业”的要求。为此,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学业诚可贵,健康价更高。文明其精神,也要强健其体魄。(何鼎鼎《动起来,涵养坚毅品格》,2018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第五版)。
      跑得越快、走得越远,越是需要让初心紧跟着自己的脚步;前无好路、后无退路,我们越是需要回望一下的来路。每一份校报都清晰地记载着一所大学的来路——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正是校报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