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陪伴
某日与朋友小聚,自然而然地就聊起了孩子,饭桌上我向她抱怨:孩子小,真是哪里都出不去,本来有好多次出差的机会,就因为要照顾孩子,根本去不了。
在她看来,这是我对孩子过于宠溺的结果,导致孩子离不开我。可是我反驳说,他还那么小,离了我心里肯定会难过,会哭闹的啊。朋友说,要舍得放手,孩子哭闹一两次就习惯了,孩子可以是“舍出来的”。可是对她的这番言论,我始终不愿苟同。
诚然,如她所说,孩是可以“舍出来”的,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次数多了,孩子终究会习惯与你的分离,不再坚持哭闹,因为知道哭闹没有用,妈妈该离开还是离开,所以就放弃了坚持,学会了妥协,学会了保持安静。
这个过程,于我们大人来言,只要下定足够的狠心就可以,而对于孩子本身呢?尤其在他年纪尚幼、急需母爱的时候,我想他其实理解不了你的苦衷和无奈,他只知道妈妈忙工作,忽视了自己,甚至开始质疑你对他的爱。
有段时间,儿子总是对我说:“妈妈,你爱我吗?我真的很喜欢爱你啊。”惊讶于这话从三岁小儿口中说出的同时,又在想他为何总这么说呢。思来想去,大概缘于自己前段时间看娃时的心不在焉,不是玩手机,就是在想别的事情,又或者穿插着做家务。孩子的内心是多么地敏感啊,只是稍微疏忽,他就可以感觉得到,更何况与他长时间的分离呢?
最近上映了一部很叫座的名为 《狗十三》的电影。影片中主人翁是个十二岁的孩子,某天她养的狗不小心被爷爷弄丢了,她发疯似地寻找,家人为了不让她难过,就给她买了一只同样的狗,对她说狗狗找到了,可是她不接受,因为这根本不是她的那只。
她倔强,不领情的样子令她父亲对她大打出手。爷爷气愤道:我们还不如一只狗哪。所有亲人都觉得小姑娘拧巴,不懂事。大家想要的是一个乖巧的、听话的,让人省心的孩子。“你要听话啊,乖乖的”“我打你是为了你好”.......诸如此类的话,是不是很耳熟呢?
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雕刻孩子、塑造孩子,却从来不会考虑下孩子内心是怎样想的,好像那从来都不重要。反正我所做的都是为你好,你只按照我指的道路前进就行。
可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个活生生的人哪,会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需求。而这种情感的需求在年幼的时候更为迫切。工作和家务事永远都是做不完的,孩子却是一天天地长大,一天一个模样,而我,作为一个母亲,不想错过孩子点滴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无比享受,偶有抱怨,更多的则是快乐。喜欢听他每天千次万次地喊妈妈,喜欢看他手舞足蹈的样子,喜欢他毛茸茸的脑袋扎进怀里的感觉。
岁月流淌,时光飞逝,与孩子亲密无间的时光不过就那么几年,错过了就永远无处找寻了,何不放慢脚步,在繁忙的工作中抽身片刻,什么也不去想、不去做,就这样单纯地陪着孩子,许他一段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