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病 记
有朋友问起我当初学医的动机,说句实话,不是我多伟大,我的动机不光是为了家人,还有用我的技术来尽可能多地为病人减轻痛苦。没错,这就是当初十岁的我的理想。说起这个理想,还有一个典故呢!那是九十年代初一个夏日的晚上,哥哥忽然说肚子又疼了。村里赤脚医生过来查看后建议父母尽快去县城医院诊治。父母翻箱倒柜地把家里的所有现金都揣到了身上,把哥哥抱到板车上,拉着哥哥就往村外跑(我们村子在马路边)。在我的苦苦哀求下,爸爸妈妈终于答应让我一起跟着过去(也多亏了他们当初的同意,要不然就没有我以后的学医生涯了)。
好不容易赶到了县医院,经历了一系列的复杂手续,哥哥终于躺在了病床上(这过程的艰辛就略过不说了)。这是一个有着十张床铺的大病房,病人中有年纪大的,也有比我哥哥小的;有刚刚做过手术的,身上绑着绷带,也有像哥哥一样刚进来没多久的。病房的光线很阴暗,地面也很潮湿,全病区的病人和家属共用一个公共厕所来方便和洗洗刷刷。
家属们在病房里和走廊的地面上铺着席子,或坐或躺,每人手里摇着一个蒲扇或者硬纸扇着风。夜里,我跟哥哥、妈妈挤在一张床上,爸爸则席地而卧。病房热的像蒸笼,没有一点风,妈妈不住地给我和哥哥扇着蒲扇,好给我俩带来一丝丝凉意。
睡到半夜,我们整个病房都被隔壁房间一个男人的嚎叫惊醒了。他不住地喊着:“我肚子好疼啊!”我偷偷地爬下床溜出病房,从隔壁门缝往里张望,医生护士来来回回地进出,后来又从外面快速跑进来两个医生,他们摇着头说没有什么药之类的话。天亮后,我们再次被隔壁病房的哭喊声给吵醒了。后来听大人说,那个男病人大出血去世了,而县医院没有那种能止住他出血的特效药,只有省城大医院才有。
从此,我的内心就播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那就是长大后当一名医生,来捍卫家人的健康,也给许许多多生病的人们带来治愈的希望,减轻他们的痛苦。尽管后来由于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没能如愿当上一名医生,成为了一名护士,但是在十四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我同样
用我优质的服务和扎实的技能为我的病人减轻痛苦,促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的体魄。我同样在实现着自己儿时的梦想。
今年五一期间我回老家探望父母,有机会再次回到了县医院。我的高中同学带着我参观县医院。他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这里工作,可以说他见证了医院最近十几年的巨变。眼前的景象完全跟我儿时的记忆不一样了。挺拔的病房大楼一栋接着一栋,病房里的地面清洁明亮,院子里绿化带整齐漂亮。我们在院子里溜达时正好碰到了村子里过来看病的大伯,他热情地跟我打着招呼,跟他闲聊时,他激动地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夸党的政策好。他说现在村里人人都有了新农合,赶上了好政策,有病都敢医院跑了,住院基本上都能报销个八九十(百分之),哪像以前啊,生病都看不起,不到万不得已都不舍得住院,现在出门就能搭上公交车了。他还说医院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以前环境阴暗潮湿、蚊虫满天飞,都是十多人的大房间,现在都是两个人、三个人的房间,还有单人病房,每个病房都有卫生间,病房宽敞明亮;以前住
院没饭吃,自己带煤球炉病房煮面条吃,现在医院食堂三顿饭送饭到病房;以前到医院看病两眼一抹黑,东西南北摸不着,检查、化验、拿药都得自己跑,现在都不要自己跑了,检查都是工作人员带着去;以前住院得天天追着医生问病情,医生护士还待理不理,现在医生护士天天见面笑眯眯,天天查看病房,随叫随到;以前地方医院好多药没有,现在县医院都能用上进口药。
从县医院出来后,我的感慨颇深。县医院作为基层医院,是大部分中国医院的缩影。我庆幸生活在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分子,我有责任和义务去为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贡献力量。我暗下决心: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一定要继续坚守儿时的梦想,为我深爱的祖国和人民奉献出自己所有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