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乐群南开人 情融一家亲本报记者 平 扬 张轶帆



资料图片:阿依努尔(右二)与同学一起为白血病患者募捐


  12月13日,中华骨髓库中终于找到了与 “月光女孩”阿依努尔·胡马台配型相符的捐献血样,这意味着她终于有条件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了。
  这个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现就读于我校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06级社会工作专业的哈萨克族“花季少女”,自9月底查出身患白血病的两个多月以来,从老师、同学的全力救助,到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群众的慷慨解囊,从南开大学点燃的第一棒“希望之火”,到辐射全国、飞越天山渤海的“爱心接力”,“生命之歌”情动中华。阿依努尔所在的班集体有28名同学,他们年轻滚烫的心,是这首旋律里不可或缺的音符。
  在生活最细微的纹路里,情谊紧紧地凝结了28颗心;在共同的锻炼中,默契悄悄催开了理想之花。看了他们的故事,便会明白——当命运之神再次带来考验时,全力救助伙伴阿依努尔的行动绝非偶然。
社工一家亲
06社工班的28名同学分别来自全国各地的11个省、市、自治区,由5个民族组成。从大一入学开始,为同学们庆祝生日就成了这个班集体风雨无阻的聚会主题,每个人都能清楚地背出其他27个人的生日。生日聚会上,一个不大的蛋糕,几盒小零食,几句温暖的祝福,虽然简朴却充满温馨,而关于“集体生日”的快乐回忆,每个人却都能聊上半天。他们说:“生日聚会是我们沟通感情的平台,在这里大家的心灵自由地碰撞,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或距离。”
  生活委员胡雯告诉记者,因为班上有两名同学是穆斯林,为了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每次聚餐时,都有同学提前出去“探路”,寻找合适的清真餐厅。于是学校附近的清真餐厅里便常可听闻他们的欢声笑语;在宿舍里,姑娘们连平时的零食都是清真食品。
  回族同学马蕊还记得进入大学以后的第一个开斋节,同宿舍的曲赛男等早晨5点悄悄起床“溜”出了宿舍,骑自行车去给她买回族传统小吃 “粉汤”。由于当天原料不齐全,食堂师傅没有做粉汤,几个姑娘只得空手而归,但当马蕊得知详情后仍情难自禁地泪湿了眼眶。
  还有一件事至今仍被大家真切地记着。大一时,来自湘西的土家族同学向华生病住院。得知向华经济困难,同宿舍的张骏悄悄地给家里打电话,让爸爸妈妈给她汇来3000元钱,替向华先垫上了住院押金;同学们纷纷匿名捐款,为了减少向华的心理负担,大家“一口咬定”这笔钱是学校的助学金;班里的同学们轮流排班,昼夜看护;向华只能喝粥,一日三餐大伙就变着花样地给她买来可口的热粥。
  “06级南开梦幻社工”的博客里,有一段朴实无华的话语:“一个好的集体要有共同的追求。在我们这个28人的班集体中,每个人都有27个参谋、27个朋友、27个老师。我们共同成长,一个都不能少!”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