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的冬总是清冷萧瑟的,从宿舍的窗户往外望去,能看到树木有了季节更迭的痕迹。曾以为我与学通社的连接止于上半年的告别,但时间给我的答案并非如此。今天的雨声没有停过,一直响到深夜,我在这个夜晚写下大学里一直与我同行的他们和学通社。
最近看到师弟师妹们转发的大学启程筹备日常,我也参与了三年的大学启程,几届大学启程也就是那几年。大一时,我刚加入学通社,是秘书部的一个实习记者,在师兄师姐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始写稿,那一年的大学启程我参与了最后一个节目,站在台上和许许多多的同仁一起挥舞双手唱着社歌,“这是兄弟姐妹对家的领悟/就像一棵树/遇见路/就扎根在热土/一家人/多么令人热血的温度/值得我们用一生情去倾注”。因为对校报的热爱,我选择了留部。大二,学通社经历了一次改革,原本的六个部门被重新划分为三个部门,我成为了办公室的副部,开始和师弟师妹们一起采访撰稿,开始更多地参与学通社的活动中,跑很多次首义校区,留下了无数张南湖东到武昌站的城际票。那年大学启程,我是征文组的负责人,筹备数月时间的征文活动,也遇到不少麻烦。也是在这一年,我和雅纯、振宇、邱邱、俊谦以及其他朋友在一起开了无数小会,也约了无数顿饭。这段时间给了我最好的朋友,因此在2017年的五月,再次面对去与留这个问题时,我依旧没有太多犹豫地选择了留下。大三,我成为了秘书长,意味着应该要更有责任心,更强大,更投入。这一年我经历了摆点招新、面试、迎新大会、大大小小的许多活动,以及从未缺席的大学启程。于我而言,大学启程这个活动的意义是,你依旧知道,身边会有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你们还能一起努力。也是在这一年晚会的结束,歌声依旧是,“人生有太多的选择/放弃或停留/确定这一步/是爱的坚守”。
不管时间怎么变,我会记得自己是学通社的1505号记者,不会忘那些关于写过的专题、晚会、讲座和专访的记忆,永远记得从南湖到首义的车程,记得无数个晚上十点在出租车上看过的城市灯光。
我和雅纯、进进聊天时常常感慨,和她们相知,成为了好朋友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常常见面,常常聊天,偶尔也会一起回想这三年的时光。很感谢这一路走来,都有一些人的陪伴和理解,正是因为这些“礼物”,才会有这三年难忘的时光。
前段时间和朋友去看电影,影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个宇宙之外,一定还有无数个同样的宇宙,包含我们所有可能性的集合。”如果有平行宇宙,在另一种可能性的世界里,我依旧希望三年前的我能有那份运气知道学通社,并因此拥有一段珍贵的回忆和一些不会因为时间走散的朋友。
★学通社之星
刘彦池,湖北恩施人,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文1501班学生,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报学通社第27届秘书长,先后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通讯员”、“优秀宣传工作者”等称号;曾获三等人民奖学金;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文澜新闻网等校内外媒体发表稿件三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