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校报轶事④
校报对外交流

      改革开放伊始,随着江西和国内一大批高校恢复办学与相继创办,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各校纷纷仿效党报办报成法,纷纷创办了校报。有了校报,不同高校的校报人也有了互相交流办报经验的迫切需要,江财校报人也不例外。
      1986年对江财和江西高校校报来说,是个重要年份。这一年,江财校报正式更名为《江西财院报》,并且成为全省高校校报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年,江西省高等院校校报研究会正式成立,并且举行了首届年会。这一年,《江西财院报》走向了全省,并开始随着江西省高等院校校报研究会走向全国。
      在江西,江财校报《江西财经学院》(1984年9月15日创刊)创办的第二年,校报人开始筹办全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经过半年多周密筹备,江西省高等院校校报研究会成立大会于1985年12月20日至23日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当时江西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从事校报工作的褚明达同志参加了成立大会并当选研究会首届副理事长,理事长由钟义伟担任。
      据1986年1月15日出版的《江西财经学院》报道,江西省高等院校校报研究会成立大会开得非常隆重,到会的36位校报人分别来自省内21所高校。当时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立强,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江西日报总编辑姜惠龙和时任江西师大党委书记郑光荣等领导同志到会祝贺并讲话,另有来自北京、上海、湖北、山东、浙江等兄弟省市校报研究会的6位同仁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江西省高等院校校报研究会的成立,为各校校报人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交流学习创造了条件。1986年3月15日至16日,中国教育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江西省高等院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钟义伟同志应邀出席成立大会并当选为协会理事。同年5月27日至30日,全国部分高校校报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一个月后,参加了本次座谈会的褚明达同志写了篇新闻稿《提高校报质量  发挥校报作用(正题)全国部分高校校报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副题)》,发表于1986年6月20日《江西财院报》(1986年2月28日由《江西财经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西财院报》)。 据报道,当年全国高校校报数量达到600多家,已有10个省市成立了高校记协、校报研究会。
      1986年11月20日至22日,江西省高等院校校报研究会首届年会在江西农业大学举行。《江西财院报》编辑室褚明达等三位同志参加了本届年会并提交了论文在会上交流(本届年会共收到交流论文19篇)。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致和、省教委副主任周绍森、江西师大党委书记郑光荣、南昌航空学院党委书记李长喜、江西农大校长欧阳谅和省记协秘书长周国材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话,省新闻学会代会长金凯同志应邀到会作关于新闻改革问题的专题报告。
      从此,江财校报人与江西省内外同行的交流愈发频繁。
      以1990年为例。《江西财院报》编辑部副主任周锦春同志应邀参加了10月5日至9日在山东泰安召开的华东区第三届高校校报理论研讨会。11月6日至9日,江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成立5周年纪念会暨1990年年年会在南昌航空学院召开,《江西财院报》编辑部褚明达、周锦春两位同志与会。会上,周锦春作了大会发言,褚明达被增补为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常务理事。
      1991年1月10日至12日,我校首次承办了江西省高等院校校报研究会1990年度校报好新闻评选活动,共评出51篇好新闻。其中,《江西财院报》提交的5件作品获奖,分别是好消息1篇(作者修林)、好通讯1篇(作者孙毅、邓峻)、好言论2篇(作者少梅、向波)、好版面1个(作者周锦春)。同年11月21日,新华社江西分社采编部主任、高级记者蒋秋生应党委宣传部之邀来校作题为“关于新闻采访写作的几个问题”的专题讲座,听完讲座有人说:“以后在采写新闻时,心里就有底了。”学校办校报早期,还曾邀请江西日报、江西青年报等媒体记者、编辑来校作业务讲座,江师大校报人也一度应邀来校进行交流。 这一年,全省高校校报研究会还组织了一次省内高校校报评估工作,《江西财院报》以116分的总分荣获全省第三名。同年11月27日至30日,江西省高等院校校报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原景德镇陶瓷学院举行,会议形成了“要把高校校报办成反和平演变的坚强阵地”的共识,《江西财院报》周锦春等两位同志分别提交的业务论文《论校报形象与办报环境》《浅谈校报编辑在修改稿件时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在大会上宣读与交流。
      就在走出去、请进来的业务交流活动中,江财校报人办报理念日趋成熟。其标志性事件是时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张波教授发表《小报不小  坚持办好》的文章(见1991年11月30日《江西财院报》第一版转第三版),提出了办好校报的“小报不可小看”“小报要坚持大方向”“小报要坚持发短文章”“校报要走出小天地”等重要理念。这些理念贯穿于日常办报实践中,从此报纸编排走向规范(如言论文章用楷体),版面清洗,大方美观,赢得了教职工的好评,有人盛赞《江西财院报》“对内是个阵地,对外则是个窗口”。(《开门办报  上门求教(引题)本报召开老同志评报会(正题)》,郑赟报道,1991年12月20日《江西财院报》第一版) 学校时任党委副书记漆权同志对校报工作也提出了校报文章文字要经得起推敲、表述上要力求更完整更正确、努力把院报(《江西财院报》)办得更活更贴近生活 等要求,进一步促进了校报办报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据张波教授回忆,整个1990年代,江财校报由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出任主编(报端未标明,但上报材料明确了这点),学校党委书记明确每期校报由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亲自审定,从而确保了这份校党委机关报舆论导向绝对正确。
      校报人经过近10年积极探索、努力奋斗,终于出现在全省高校校报天地坐标的显著位置。1994年初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印发《关于全省高校校报评估情况的通报》文件,《江西财院报》荣获全省“优秀校报”殊荣,时任党委副书记漆权同志作为“重视校报工作者”,受到省委宣传部和原省教委的通报表扬。这是根据1993年11月23日至12月7日省委宣传部、省教委和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组织评估组对全省20家高校校报检查评估情况发布的一份通报。通报充分肯定了我校“注意发挥校报在校园中的舆论导向作用,运用报纸指导学校工作”“把校报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将校报编辑部列为发文单位”,称赞《江西财院报》 “注意突出时代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校报的喉舌作用”“办报质量较高,赢得了读者喜爱”。这次检查,时任江西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张波教授亲率一组对南昌航空学院、南方冶金学院(今江西理工大学)、吉安师范专科学校(今井冈山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了检查评估。“实际也是一次很好的对外学习取经活动。”25年后的今天,张波教授这段往事,恍如昨日。
      谈到我校校报的对外交流,2013年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间节点。这年6月2日至9日,我作为全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参加了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与全省高校校报研究会联合举行的全省高校校报工作调研活动并形成了《新媒体环境下省内部分高校校报工作调研报告》。这次调研,开启了全省高校校报工作新局面。之后,《江西财大报》与江财校报人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融入到全省和全国校报朋友圈。
      2015年,我校率先提议开展全省高校校报研究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9日至12日,全省高校校报研究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5年年会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会议作出了表彰全省高校老报人的决定,校党委宣传部原部长张波教授、原副部长胡文峰副教授受到表彰。2016年,江西财经大学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行的全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年会上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本人当选为全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