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旧颜》,南京大学丁帆教授编选。这是一部反映民国南京的原始真容和各色人等彼时的生存境况,以及这个城市宽厚的文化性格的选本。从书中所选的 92 篇写于民国时期的文章,可以窥见民国故都的容颜旧貌、生活气息和人物形状,从而体悟到现实的文化意义。2017 年 12月,在南京市全民阅读办的主持下,经南京市民投票、专家研讨,该书最终入选2018“共读南京”书目,并确定于 2018 年 11月由人文学院劳山下读书会领读。
2018 年 11月,继 2016 年 4 月领读“南京传世名著”《科学的南京》,2017 年 10月领读《金陵物语》之后,人文学院劳山下读书会再度受南京市全民阅读办的委托,在 2018“共读南京”活动中面向南京市民领读了 《金陵旧颜》一书。整整一个月,劳山下读书会与南京万象书坊精心策划,共同合作,陆续在“微信群、万象书坊(书店)、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校园)、玄武湖(公园)、十朝历史文化园(展馆)”这五类公共空间,举行了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不仅带领市民们“重拾民国老南京风貌”,“窥见那一幅幅历史的长镜头”,同时更生动、立体地呈现了 《金陵旧颜》一书作为历史“活化石”的多个侧面。
空间一:“微信群”之线上导读
11 月 8 日晚,劳山下读书会指导教师、人文学院副教授赵步阳在南京市全民阅读办主持的南京领读者联盟群、“共读南京”1-9微信群、世界名著与电影 1-3 群、中华经典诵读 1-2 群等共 15 个群,多群联动直播,语音导读了《金陵旧颜》一书。
在大约一个半小时的导读中,赵老师首先介绍了这本书的编选出版背景,在此基础上,借用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家凯文 · 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概念,从城市的可识别性、城市景观、城市中的人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对《金陵旧颜》折射出来的民国南京的城市意象的嬗变,诸如民国南京“城野不分明”/“半城半山水”的城市形态与特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的城市景观,以及城市中更新着观念的人对城市面貌和气质的影响等,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讨论。赵步阳老师指出,从丁帆先生所编选的各体兼备(美文、游记、日记、新闻、随笔、小说、回忆录……)的民国篇什里可以看见,“《金陵旧颜》是试图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上来反映、呈现一个更复杂、更丰富、更立体、更多元的民国南京的城市形象”,而通过收听此次 15 个“微信群”的联动直播,“共读南京”的书友们则获得了对于《金陵旧颜》这本书的基本认识与了解。
空间二:“万象书坊”之线下沙龙
11 月 11 日下午,《金陵旧颜》一书的线下沙龙在万象书坊举行,活动由赵老师主持,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陆远老师,南京故事讲述者、高级导游袁幼平老师,则受邀作为此次线下沙龙的对话嘉宾,以“寻觅民国南京书卷气”为题展开了讨论。
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万象书坊,2017年 7月获评为“江苏最美书店”,现已从最初的专业学术书店,转型为一家集图书、咖啡、音乐、电影等多种元素的书店,在这样一个书卷气十足的空间,结合 《金陵旧颜》一书所选的关于民国教育、民国古旧书业的篇什进行讨论,不得不说是一个贴切而有创意的选择。
陆远老师和袁幼平老师从民国大学校名的繁杂、混乱,民国大学的选址,以及民国时期南京旧书业的发展与今天的对比等方面,分析了《金陵旧颜》一书中的相关篇什,将近一小时有趣而集中的沙龙式漫谈,帮助现场三十多位书友对于千年文脉在民国南京的接续与嬗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空间三:“民国校园”之雨中寻访
11 月 11 日下午三时许,在参加了万象书坊的线下沙龙之后,现场的三十余位书友随即携书,在劳山下读书会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所百年高校,在绵绵细雨中寻觅蕴藏在校园里的民国南京书卷气。
从南京大学的北大楼,到两江师范学堂石碑和金陵大学堂石碑;从东南大学礼堂前的一汪碧水,到《金陵旧颜》一书所选的朱自清、石评梅笔下的梅庵、六朝松和孟芳图书馆,再到似仍有徐志摩与泰戈尔留声的体育馆……在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行走中,书友们不仅体味着金陵文气的一脉相传,也感受着民国教育的波折、动荡,以及向现代教育转型的艰难。
从古至今,南京的书卷气始终浓厚,在民国校园里的行走,书友们不仅真切触摸到了民国校园的旧时容颜,也更进一步地意识到了在阅读中传承、接续南京文脉的责任与意义。
空间四:“北湖泛舟”之百年漫游
11月17日下午,品读 《金陵旧颜》的又一场线下寻访活动在玄武湖公园举行。劳山下读书会的指导教师与学生志愿者们精心组织,带领近四十位书友乘船游湖,漫步长堤,跟随袁幼平老师,切身感受了 《金陵旧颜》一书中所呈现的民国时期玄武湖的变化与物事风情。
遥看秋柳长堤上,百年后湖一梦间。“北湖南埭水漫漫”、“三百年间同晓梦”,在“明城号”游船上,袁幼平老师从“南洋劝业会与玄武湖的关系”这一角度切入活动主题,并以李商隐 《咏史》中的诗句为引,结合 《金陵旧颜》一书中与玄武湖有关的民国篇什,以及游船窗外玄武湖各洲的风景,介绍了民国时期玄武湖逐步向现代公园演变的历史。随后,袁幼平老师还在船上引读了 《金陵旧颜》一书所选周锦泉《后湖泛舟》一文的有关片断,过去的声音言犹在耳,书友们同时在书中和湖上漫游,历史似乎就在眼前浮现了。
下船后,从玄武门前的翠虹堤开始,书友们继续自环洲向梁州寻访,在笑谈、漫谈中更深入地寻觅、感受玄武湖百年来的沧桑变化。在玄武湖养园(今梁州白苑)一侧,赵老师介绍了《在玄武湖畔》(选入《金陵旧颜》)一文作者李金发与白苑以及南京的关系。而在梁州满布银杏叶的小道上,在览胜楼、涵碧轩(今友谊厅)前与南京火车站的对望中,书友们更是在袁幼平老师生动的讲解中走近了民国时期的玄武湖,并更深入地了解了百年南京的风风雨雨。
空间五:“十朝历史文化园”之专家品读
朱自清、俞平伯、陈西滢、张恨水……
民国文化名家笔下的南京是怎样一副容颜?战乱年代的南京又有着怎样的复杂与动荡?11 月 24 日下午,劳山下读书会特邀南京师范大学经盛鸿教授走进位于钟山风景区的十朝历史文化园,品读《金陵旧颜》一书。作为“2018 共读南京”十一月领读活动的收官之作,书香南京大讲堂全程进行了全媒体直播。“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增加我们有关南京的历史知识与文学史知识,获得美的享受与阅读的愉悦,还会增强我们对南京的热爱,增强我们爱乡、爱国的情怀与感情。”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国史。经盛鸿教授从出生于南京的作者、曾在南京居住的作者及过客三类,分别简要梳理了书中作者的基本生平与民国南京的关系;然后从民元前后、1927-1937 十年首都建设前后、南京的陷落及“劫”余等三个时间段,结合《金陵旧颜》一书中所选的重要篇目,生动讲述了南京从辛亥光复到临时政府的成立,从北洋军阀统治时的萧条到十年首都建设的生机勃发,从陷落敌手变成“活地狱”再到国民政府还都的种种曲折与动荡,南京城和南京人在民国时期的历史遭遇让书友们几欲落泪。
一个半小时的品读会,经盛鸿教授带领书友们跟随《金陵旧颜》一书捡拾遗珠,寻觅南京的民国旧颜,现场六十余位书友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本书背后的故事,更了解了南京自古及今宽厚、包容而有担当的文化性格。前往现场参加讲座的南京市民,也得以在这灿烂的秋日更进一步地认识了南京的过去与现在。
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从微信群到书店,从民国校园到公园,再到主题展馆,人文学院劳山下读书会带领南京的书友们在五类公共空间中来去游弋,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富有层次地对《金陵旧颜》一书进行了品读,帮助他们在行走中学习,在聆听时感悟,不仅增进了书友们对民国南京旧时容颜的了解,更激发了大家对南京这座文脉接续不断的繁华都市的热爱。而在此次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过程中,人文学院劳山下读书会的志愿者同学们也真切地认识到,用心阅读不仅是面对先贤、面对历史、面对南京这座古城的最佳姿态,同时也是传承南京文脉、推动南京文化发展的有效而必要的方式。(图 / 文 人文学院 16 级 秘书学 温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