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为梦想风雨兼程




  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生活就会有很多可能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施佳阳
施佳阳,西方语学院德语系1603班学生,曾获校长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体育艺术类单项奖学金。现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作为交换生进行交流学习。
  兴趣广泛,爱阅读,爱旅行,爱跳舞,爱运动,当然也爱德语;性格开朗,喜欢认识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思想;随性的同时也比较有计划。这些都是施佳阳对自己的评价。
专注、热爱,利器善事
能够获得校长奖学金,归功于施佳阳平时心无旁骛的学习。学业上的突出、工作上的优秀表现,也都是她严格要求自己并不断努力的结果。她认为,想要获得奖学金,强烈的意愿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会为之奋力追求;其次需要坚持,长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而最重要的是对学习的热爱,热爱是一切的前提。“语言类的课程我都比较擅长,而且做擅长的事情往往会比较轻松,也更易获得自信,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更有学下去的力量。”
  安静的环境和学习氛围是梦想收获的摇篮,图书馆自是施佳阳自习时选择的不二场所,她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后总结:无论多不擅长的事情,如果肯投入时间和精力,扎实地储备好专业知识、高效办事、常怀好奇心及求知欲,就不是难题。
  除了自己的专业学习外,施佳阳兴趣广泛,她习惯在课余进行阅读;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携行李箱到各地旅行,亲临各处美景、领略各式文化风情;日常的体育锻炼也基本不会间断;施佳阳自上大学开始学街舞,加入街舞社团”华舞堂“,社团的学习让她对舞蹈的热爱更甚,从社团表演到全国性比赛,舞室见证着她一步步地努力和不断蜕变。
  谈及自己的兴趣,施佳阳笑道:“我觉得兴趣爱好就是因为喜欢才去做的,做这些事情的同时让我开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施佳阳都感恩于老师们平日里的教导和身边同学们的支持,她觉得除了要有一颗锲而不舍、渴望学习的心,懂得感恩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完善自己并不只是大学阶段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要保持这样的信念虽然很难,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我也相信自己做得到!”施佳阳说。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施佳阳大一时曾在校学生会学习部担任干部,大二由于学业繁忙便未继续参加竞选,她认为工作和学习难以平衡,但这又是大多数人必须要克服的一个难题、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关于担任学生干部的问题,我觉得这与性格有关。我不是完美主义者,但我也绝不允许在自己做的事情上有任何差错。任何事、我既然选择去做,便会尽心尽力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可达到的、相对较好的水平。”这是施佳阳对自己工作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高标准,她会在学习上也用同等的态度对待,从而取得今天的成绩。
  “我会将工作量保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不会使自己超负荷,我觉得自己付出了也收获了,期间虽然劳累,但并不会有压力。不带压力的做事情极为重要,也是我最认可的处事态度及方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上或是其他方面产生冲突的时候,不妨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深思一下何为真正想要的,何为自己力所能及的。”施佳阳坦言道。
往昔可忆,来者可追
施佳阳在大学里最难忘的事,是一次作为全国大学生德语辩论赛志愿者的经历,回忆起当时的赛况,施佳阳说到:“那是全国高校德语系都会参加的一个重大赛事,幸逢由我校承办,前来的参赛选手都是各大高校德语系顶尖的同学,看着他们用流利的德语进行着辩论,我心中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那次比赛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习永无止境。”
  反思促人成长,如今距毕业只剩一年时间,施佳阳原本计划打算考研,考虑再三后,她认为“大家都走的路并不一定好走,也不一定是最适合我的,所以现阶段不准备考研。对毕业后暂时没有明确的规划,因为我觉得大三这一年在德国学习的经历会对我产生不小的影响,可能会改变我的一生,且现在的生活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我想等到大四时再真正去计划毕业后的方向。”
  对施佳阳来说,到任何新的地方,体验当地的文化,了解当地人的思想,带给她的喜悦都是无法比拟的,更何况是与中国思维方式大有不同的德国。
  出国学习让施佳阳收获颇多:“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影响对我冲击很大:自主性和思想。德国的学习相对于填鸭式的大课教学,更侧重于自己自主查询资料,和别人讨论式的学习。在这里,每一个人的学习想法和言论都会得到尊重,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也是让别人得到进步的一种方式。这里的生活步调较国内相对慢一些,氛围非常自由,也给我更多启发去考虑我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热爱什么,想拥有怎样的生活。”
  出国这次别样的经历让施佳阳明白,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生活就会有很多可能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