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与村庄共成长



2016年9月底,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了新生村任职。刚进入岗位的我心情格外忐忑,不只是对陌生环境的紧张,还有对未知工作的迷茫。



现在,依然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懵懂、迷茫。面对眼前那一堆有关脱贫攻坚的文件资料,我倍感失落与无助。也是在这一年,我度过了一个没有假期的国庆节,七天时间全部留在村委会里加班。也正是在那几天时间里,村支书带着我走访贫困户,我和村里的百姓渐渐熟络起来。



新生村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基数大,贫困面广,村里也缺乏助推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一方面,我经常走访贫困户,掌握全村的贫情、村情,认真做好贫困户建档材料,做到一户一档,并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了脱贫方案。另一方面,我和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等一起积极寻找脱贫致富出路,协调引导村民外出务工,引进大棚等订单农业,发展黑山羊、肉牛养殖,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



去年,新生村被列为全县基层党组织规范化示范点,而且全县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定在了新生村,这对新生村而言不只是一次机会,也是一个挑战。



为迎接现场会,不管是村干部还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都认真准备。从党建档案资料到现场卫生,我都全程参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10月份现场会顺利完成。从那以后,新生村村民活动场所“建”“管”“用”三字经经验以及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经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经常有人来参观学习。



转眼间,我在新生村任职已有两年时间了。在这两年间,我见证了新生村旧貌换新颜,见证了新生村发生的变化。村里新建了集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文化广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改建了村民服务站,实现集中办公,变群众跑为网络跑,方便了群众办事。与此同时,我也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工作者。在这过程中,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现在,每每走在村里,总有热情的老乡问:“小罗,来上班啦”或是“吃饭了没”。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却承载着乡亲们对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