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长乐未央
李延年言: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国学经典于我而言就如一位倾城倾国的佳人。她的内涵需要慢慢挖掘,她的魅力需要慢慢体味。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写道:经典具有特异的影响力。经典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走进国学经典挖掘其内涵。《千字文》让我们品味真谛,如“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论语》使我们德性人生,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菜根谭》教我们面对生活,如“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道德经》令我们感悟真善美,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国学经典,浩瀚如烟。它如历史一样,记录着我们的昨天,描绘着我们的明天,并与时代同行。
淮夏之衣,烈山有鼎。国学漫漫,长乐未央。走进国学经典体味其魅力,我们看到了司马迁留下民族魂魄的《史记》;看到了李时珍跋山涉水后的《本草纲目》;看到了纪晓岚通经史子集而成的《四库全书》。看到了唐诗宋词三百首……国学的博大精深,使我们的文明熠熠发光。
不必说科技的蒸蒸日上,也不必说娱乐的层出不穷,单是国学经典日渐式微。那么如何学习和传承国学似乎成为了中华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树高千丈靠的是土里的根,河流万里凭的是源头的水。而国学经典倚的是文化的精髓。“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话教导我们学习国学经典时要用心,要刻苦,要实践。
李清照《一剪梅》里面的“花自飘零水自流”,美好的青春正在消逝,岁月正在不停的移换。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忘记那些发人深省的国学。《经典咏流传》传诵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中国诗词大会》传播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传承国学经典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技术从而不断的发展。
国学经典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每一部国学经典都是在千年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方可成的。它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只有守住国学的根脉,才能为民族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