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大 雪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1 个节气, 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雪, 十一月节, 至此而雪盛也。 ”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 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儿时家乡大雪时节的情景来了。

这时候, 白天显得更短, 黑夜显得更加漫长。 天气太冷了。天刚擦黑,在雪地里寻觅食物的鸡, 常常一只脚着地, 一只脚高高翘起, 蜷缩起来, 一直缩进肚子下面的羽毛里, 取暖。 而身子呢, 则冻得瑟瑟发抖。 饥寒交迫的鸡, 在雪地里站久了, 仿佛觉得没趣,就慢慢向着鸡窝走去, 头一低, 脖子一伸, 身子一缩, 钻进鸡窝里去了。 一只鸡卧窝了,别的鸡也跟着慢慢向着鸡窝走来, 一只接着一只, 钻进了鸡窝。 眼看着鸡们都卧窝了,鸡的主人便走过去, 趁早, 把鸡窝的门堵好, 塞严实。

天黑得早,人们的晚饭也吃得早。下雪天, 天更冷了, 热的煮红薯,热的红薯片面蒸的黑黑的窝窝头,热的丢了红薯或者胡萝卜毂轮的稀溜溜的糊涂, 吃饱了, 喝饱了, 身上暖洋洋的。 晚饭后的剩汤剩水, 还要配一些碎红薯或胡萝卜, 搦碎,用瓦盆端了,端给饿得哼哼叫唤的猪,让猪也吃得饱饱的。羊,大雪天,吃的是干红薯秧子, 干萝卜缨子, 干草, 或者干玉米秸秆。主妇们常常在晚饭后, 温一盆刷锅水, 刷锅水里撒一点儿谷糠或麸子, 饮饮羊, 让吃了一天干草的羊滋润一下。

鸡, 猪, 羊, 都安顿好了, 也该睡觉了。大雪天, 人们睡的也早。有小孩子的人家, 还要给小孩子熥被窝。小孩子往往嫌被窝凉, 熥热了被窝, 睡觉时舒服多了。熥被窝要备一套用具。一个用胶泥掺碎头发和破棉絮摔打捏制的火盆。一只罩着火盆、 蒙着被子的熥罩。熥罩是用树的枝条精心编织的。火盆里的火, 通常是做晚饭烧柴火的火炭余烬,拿小铁铲子从灶膛里掏出来, 放进火盆里。这个项目, 叫做熥床。被子也熥热了,褥子也熥热了。好了, 钻热被窝睡觉吧。

雪夜里, 在乡村, 往往显得特别寂寥而宁静。

半夜里,顺河风骤然刮起来了, 呼, 呼, 呼, 一阵比一阵猛烈,一阵比一阵强劲,带着哨儿, 拧着劲儿, 仿佛要把低矮的小屋吹倒似的。谁家的屋檐上的瓦片被大风吹得猛烈摇摆的枣树枝子扫掉了,瓦片摔落地上,哗啦啦发出摔得粉碎的惊心的声响。谁家泥墙上晒干的红薯秧子, 被大风吹翻在地了,发出沙沙, 沙沙, 沙沙的响声,响声中似有密集的小雪粒击打的干红薯秧子的摩擦声。风在吹, 霰在下, 气温骤降, 冻成琉璃棒子的椿树枯树枝子,磕碴碴,折断了,砸在谁家的屋顶上, 似有瓦片被砸烂的声响。 窗前鸡窝里的鸡一阵骚动,是饿急了的黄鼠狼扒挠鸡窝门砖的声音! 黄鼠狼本领真大, 它竟然把鸡窝的门砖扒挠开了,钻进鸡窝,咬住一只鸡的脖子, 一拉, 一拽, 拉出来了。鸡的主人被惊醒了, 急忙披衣起床, 开门一看,情况相当危急:那黄鼠狼, 身材虽小, 却是智慧超强,它用嘴咬住鸡的脖子拉着硬走。 那鸡好像不愿意跟着它走,就拼命打着坠嘟往后撤,两只翅膀还扑扑拉拉煽得厉害。黄鼠狼拉不动了。鸡, 黄鼠狼, 二者暂时处于僵持状态。 这时候,黄鼠狼小眼睛一眨巴,计上心来, 它的尾巴派上了用场。 它用大长尾巴当鞭子用,拼命抽打鸡的屁股。 鸡吓晕了, 好像是屁股上挨了金箍棒。随着黄鼠狼尾巴的抽打节奏,一颠一颠地跟着黄鼠狼往前走。鸡的主人一个箭步冲上去, 一弯腰, 伸手一把抓住鸡的尾巴, 一拽, 拽不动! 饿急了的黄鼠狼, 眼见到嘴的肉, 死活不肯撒嘴。鸡主人,黄鼠狼, 拼命争夺那只鸡, 竟然呈拉锯状态了。黄鼠狼的脑袋小, 智力水平稍微欠缺一点儿。鸡的主人就是再怎么憨厚, 还能斗不过一只黄鼠狼?飞起一脚,把那黄鼠狼一脚踢出了八丈远。 黄鼠狼吱吱叫唤着, 顺势在雪地上打了三个滚儿,吓得屁滚尿流, 急忙望黑影里一钻,没影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