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下午,为期23天的第八届体育文化节暨第四届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在天门广场落下帷幕。赛事期间,体育竞技赛场精彩频现,赛事竞技性增加、多项赛会记录被打破。师生广泛参与倡导运动精神,充分展现自我,创造了一场精彩的运动盛会。
1、师生同乐挥洒活力 登上舞台展现自我
本届体育文化节共有1020名同学参加15个田径单项比赛、6大球类比赛、体育文化类比赛及健身排舞比赛,有283名教职工参加8个集体趣味项目。竞技场上,师生积极参与,运动员们竭尽全力、势不可挡。理工农学院在竞技场上横扫千军连续卫冕,近年来始终占领着团体总分第一的高地。时隔一年,张院体育史册被经管代表队三次刷新:径赛中,肖霆威打破100米项目纪录,汤丹分别在800米、1500米项目中破纪录。同时,教职工的表现也令人瞩目。从老教授到年轻教师,张院教职工几乎是全员参赛:医学院教授田玉和绿茵场上“扭转乾坤”、院长简德彬托乒乓球赛跑、外教参与教职工定点投篮比赛……展现了课堂之外的别样风采。
体育文化节中,教职工代表激情洋溢地展现自我,为全院师生带来精彩纷呈的表演。开幕式上,教职工瑜伽协会、啦啦操协会的成员随着音乐律动以柔美优雅的舞姿为欢度体育文化节助力。闭幕式上,教职工太极协会倾情献上健身气功八段锦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表演,可谓是教书育人、锻炼表演皆不误。
2、赛事活动细致筹备 各组工作有序进行
一场体育盛会的成功,保障赛事顺利进行是重中之重。筹备组、竞赛组、宣传组、后勤保卫组密切配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打下了体育文化节顺利进行的坚实的基础。据记者了解,由于活动参与人数和开展项目多,工作难度大,学院在九月中旬正式确定的体育文化节方案,通识教育中心内部从今年七月便开始筹备。为了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在赛前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过五次会议,对大、小项目的负责人进行层层分工。比赛期间仍在细致地布置相关工作,准备的应急方案使体育文化节在出现阴雨天气后也能顺利进行。另外,通识教育中心还与篮球、羽毛球、兵乓球等运动项目有关的学生社团进行协作,使学生也能在体育文化节中提升能力。
比赛期间,学院各部门、各二级学院的工作人员也是各司其职,坚守岗位。学生记者奔走在每个比赛场地,寻找最佳角度定格历史,编写赛场大小事;播音员们用声音传递力量,为运动健儿加油,传递各种动态;志愿者身着红色小马甲,在赛场上随时准备为运动员服务;裁判员、计时员毫不懈怠地做好分内工作;保洁员一丝不苟地保持赛场清洁。
体育文化节中的改变和创新更是锦上添花。开幕式上,委员会巧花心思将表演方阵与各代表队的方阵出场顺序调换,吸引更多观众停留与关注。文化类比赛中,增加体育知识竞赛、广播稿竞赛,竞争激烈。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新增了100米、200米、400米、4x100米等径赛项目,增加田径类比赛团体总分这一项的评比。学生球类比赛中,女篮组将"5v5".篮球赛改为“3v3”篮球赛,男篮组也可以不按代表队出赛,自愿组队报名。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取消了“拱小猪赛跑”项目,新增兵乓球传递赛。这些改变既提升了赛事的竞技性,也保障了竞技的可看性,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3、秉承健康运动理念 办出张院特色文化
近年来,学院重视体育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新理念,除了举办大学生体育文化节、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外,还有”毕业杯”球类比赛、"3v3"篮球联赛等特色活动。我院在体育文化建设中获得了较好的成果:学院啦啦操校队今年十月曾代表张家界市参加少数民族运动会斩获表演类项目银奖。学院羽毛球校队每年都会在全国性赛事获得佳绩,2017年曾在湖南省大学生羽毛球比赛中斩获三银。除此之外,今年的赛场有些“特别”,一些外来商户主动提出赞助我院举办体育文化节,这正是我院打造了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有了影响力的体现。
一名同学说:“我很喜欢学院举办体育文化节,因为运动并不是重点所在,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外,闲暇时间走出封闭的室内,与运动接触,才有生活的情怀。”
本次体育文化节的总裁判长倪磊表示,学生应该走出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提升体育文化素养,科学锻炼身体,才能做到靠近校本部“体育文化人”理念的新时代大学生。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健全人格,首在体育”。绿茵场上,学生不断拼搏,超越自我。而教师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获得青春焕发的活力。一年一度的体育文化节,带给张院同学的不仅仅是赛场上的助威,为集体荣誉而战的团结,更带去了常驻张院人心中的健康运动理念和体育精神。年轻的张院创造了一场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