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舌尖上的地勘队





  不管是否情愿,工作总在催促着勘探队员迈步向前。他们整装、起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就在哪里吃着馒头。从荒山野岭到大漠戈壁,从田间地头到雪山草地,勘探队员和馒头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离合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勘探队员,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清晨,一阵闹钟声催醒了张平凡,督促他马上开始一天的勘探工作。对于像张平凡这样的勘探队员而言,清晨是非常忙碌的。他既忙着检查所有仪器是否正常,又忙着料理队员们一天的餐食。馒头作为一种中国特色传统面食,便在这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元素、氨基酸等,能充分补充清晨人体所需热量。然而,这白白的、香喷喷的馒头也是勘探队员一日三餐仅有的选择。每年8~10个月的野外勘探,让队员们对馒头有着特殊的情感。张平凡,今年已经吃了8个月的馒头了。
  随着季节变化,馒头变得干硬开裂,实难下咽。“老干妈”,作为一款远销海内外的风味食品,便进入了张平凡的视线。每隔一段时间,队伍里有人去镇上采购食材的时候,张平凡总会让他们多带回一些“老干妈”。一勺“老干妈”,足以让最平常的馒头瞬间变得香辣诱人。
  中华民族探索美食的脚步从未停止,有了“老干妈”吃法后,队员们又创造出了更多的吃法,馒头配榨菜、馒头配火腿肠、馒头配大蒜、馒头配青椒,苦中作乐,乐此不疲。如果只吃干馒头时常容易噎到,配上凉水让馒头在口中软化,渐渐地,在苦辣中竟能品出一丝丝甜意来。
  队员们站着吃馒头,坐着吃馒头,蹲着吃馒头;早餐吃馒头,午餐吃馒头,晚餐吃馒头;昨天吃馒头,今天吃馒头,明天还是吃馒头。为了补充身体所需的热量,为了在艰苦环境下顺利且快速地完成工作任务,张平凡别无选择。对勘探队员来说,也许有一个热乎乎的馒头就是眼前最幸福的事情。
  测量、打孔、放线、放炮……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远去的夕阳映照着一天工作的结束,又到了勘探队员最幸福的时刻。也许在这时,他们体会到了一天繁重工作结束后所带来的充实感与满足感;也许在这时,身心放松的他们心中充满了对于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但,晚餐,还是馒头。
  每当夜幕降临,张平凡吃着手中的馒头,处理着一天的勘探数据时,抬头看向指引家的方向的北极星,总是会想起远方的妻子,这时,单调枯燥的生活仿佛也变得没有那么漫长。至少,在张平凡心中,家总归是在慢慢地向他靠近的。张平凡仿佛能看见家里昏黄的灯光、桌上香喷喷的饭菜、桌前微笑地望着他的妻子……口中的馒头似乎也变得更加香甜了一些。
  勘探队员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态度解锁着能源的密码。他们随遇而安,他们日行千里,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展现着地质人的初心——“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在这深山野林、戈壁沙漠中成就着地质勘探不朽的传奇。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是那干涩的馒头,填饱了我们的肚皮;是那坚定的信念,引领着我们为祖国奉献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