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我院承担的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大项目《新兴媒体对我省大学生思想影响的研究》已顺利结项,并被评为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受到河北省委宣传部表彰。
此课题组由王俊华、杨凤勇、宋杉岐、宋宏伟、祁卉璇组成,课题经费1万元。项目组成员在课题主持人带领下,广泛调研、严谨论证,写出了数据详实、观点鲜明、对策可行的研究报告,受到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的好评,批示“报中宣部、省委省政府”,并要求有关部门研究使用。省外宣局领导批示“调研报告论据详实、有分析、有对策,很有借鉴价值”,省教育工委领导也给予较高评价,批示有关处室阅研使用,有针对性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2006年和2007年,我院申报承担省市政研会课题5项,课题经费2.3万元,均已顺利结项,研究成果受到了好评,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借鉴。(宣传部)
2008年9月10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的九月,我们迎来了第24个教师节,值此,我们谨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向默默耕耘、辛勤工作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亲切问候!向为学院改革发展做出贡献、至今仍心系学院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福!
过去的一年,是学院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学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师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为目标,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提高了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水平,开创了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在学科建设上,优化了专业培养方案,实行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群一链”的专业体系框架;在师资队伍结构上,教授、副教授占到专任教师的40.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50.1%,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在招生工作上,招生质量不断攀升,招生形势十分喜人;在教学工作上,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注重实践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在科研工作上,学院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研工作,浓厚了学术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力加强校园文化景观、文化设施建设,营造了优美怡情的校园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今年6月,经专家评估,学院按时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升本的法学等6个专业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学院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各位老师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结果。在这里,我们由衷地道一声: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教师工作是人类社会崇高而又伟大的职业,教书育人,为国育才,凝聚着教师许许多多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教师无私的奉献精神。长期以来,我院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历尽艰难终不悔,甘愿献身为教育,你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激励学生们勤奋学习;你们做出的贡献,学院将永远铭记!没有你们的辛勤劳动,学院就没有蓬勃发展的今天!敬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自觉担负起教育创新的历史责任,继续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积极投身于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引领莘莘学子健康成长。
时光飞逝,我院从昨天到今天,日趋成熟;从今天到明天,任重道远。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加快创建品牌名校的历史进程,这是学院求生存、求发展的非常现实的重要任务。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的拼搏,只能依靠广大教职工任劳任怨的付出,只能依靠广大教职工无怨无悔的奉献。我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努力奋斗,为石家庄学院的美好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再次祝愿大家节日快乐,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本报讯7月12日~15日,利用暑假时间,学院举办了中层干部培训班,培训分两个内容进行:一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配合“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专题教育活动,观看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靳凤林教授主讲的《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录像片;二是就学院学科、专业和教师教育新机制三项建设问题展开分组研讨。院领导和全体中层正职参加了培训。开班仪式由院党委书记徐英杰同志主持。
培训班上,教务处处长回文博同志就有关重点专业建设问题发了言,科研处处长许凤莲同志就重点建设学科有关问题作了说明,高教所所长邱小捷同志作了题为《关于落实“十一五”规划 创新我院教师教育新机制的思考》的发言。最后,党委副书记、院长杨鹏起同志就如何开展三项建设研讨讲了三点意见:一是要解放思想,开放地研讨;二是要注意认真地分析我们目前的现状和我院在这些建设上处于什么阶段;三是要注意把握基本建设和重点建设的关系。
这次培训,使广大中层干部解放了思想,开阔了思路,鼓足了干劲,是学院深层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一次启动,势必会对学院的内涵建设和深化改革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组织部)
本报讯 8月27日,《光明日报》教科文卫版刊登了《光明日报》记者耿建扩的文章《石家庄学院形成服务地方专业体系》。
文章指出,石家庄学院2004年升本以来,将加强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紧密相连,形成服务地方专业体系,为地方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石家庄学院针对当地实际需求,加大对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调整力度,建设了食品营养与监测、生物技术及应用、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化学制药技术、社会工作、物业管理、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等一批新专业,几年间共新增专业51个,一个生动融入地方经济的专业“服务版图”清晰呈现。
《光明日报》的报道,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说明了我院专业建设和办学方向得到了社会的进一步认可。(宣传部)
本报讯 9月5日~6日,我院迎来了2008级新同学,4000多名新生在这两天报到。
为确保迎新工作安全进行,新生能够顺利入学,学院领导专门召开迎新工作协调会,学生处、院办室及各相关部门精心策划、组织协调,周密安排,使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各部门和各院系的组织下,早晨6点半就做好了各项迎新准备,设好了院系接待处、咨询台、收费处和公寓用品发放点。校门口“热烈欢迎新同学”的红色拱门赫然而立,校内彩旗招展,彩球飘扬,一派喜庆场景。在火车站出站口挂着“石家庄学院”条幅,设立了迎新接待站,一切工作准备就绪。7点钟,迎新工作正式开始。
南北校区,各院集中设立了体现院系特色迎新接待处和院系领导接待席,矗立着专业介绍宣传栏和“有困难找党员,有困难找志愿者”的展牌,为新生解答问题。迎新代表在院门口高举着系牌,热情地为新生指路、答疑、介绍校园、搬运行李,引导新生报到。各接待处、收费处、公寓用品发放点工作人员认真、热情的为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忙得不亦乐乎。办完手续后,志愿者将新生带到整洁的寝室后,又投入下一轮紧张的工作中去。在报到现场,根据“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政策,学生处设立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新生报到须知和收费公开展牌,在迎新现场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每个贫困生和灾区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在学生处老师的带领下,十几名志愿者积极帮助新生和家长搬行李,为每个行李上都粘贴标签,引导上车,十一辆接站车井然有序,把学生安全送到学院报到现场。报到当天下午,各院系邀请家长自愿参加家长会,介绍学院发展现状、目标和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对新生入学后的角色转换、自我定位、身心健康、毕业出路等问题与诸位家长进行了沟通与交流,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成才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与氛围。许多家长都表示:学院想的非常周到,学生们都很热情,孩子来到咱们学院上学,家长们都很放心。
我院党委书记徐英杰、院长杨鹏起和副院长张海燕亲临南、北校区迎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并同新生及家长亲切交谈,让新生倍感关怀。
天气炎热,但老师和志愿者都精神饱满、态度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迎新工作中,到晚上7点才撤离现场。在迎新生的两天中,学生处和各院系都安排老师昼夜值班,坚守岗位,随时迎接新生的到来。据统计,两天共报到新生4200多人。
通过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院系各部门的精心组织,老师和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让来我院报到的新生从出火车站的一刻起就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许多学生家长被学院迎新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所感动,对工作人员不断赞扬。经过两天的紧张忙碌,今年我院的迎新生工作圆满完成。(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