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综合性家书文化陈列展落户我校
本报讯12月28日,我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家书文化陈列“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在我校世纪馆开幕,同时,我国首家家书文化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我们与奥运一起走过———中国人民大学奉献奥运会展”同期举办。
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我校校长纪宝成,著名作家苏叔阳出席开幕式并剪彩,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马英民,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才以及我校首届董事会部分董事,来自江苏、四川、湖北、深圳、吉林、北京等地的40余位家书捐赠者以及二十余家新闻媒体的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兼博物馆馆长冯惠玲主持,张怀西同志和纪宝成校长为“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是我校博物馆推出的一个特色展览,也是我国举办的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综合性的家书文化陈列,通过一封封具有时代特色的家书,折射出道德、伦理、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涵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崇尚科学和友爱和谐的理念,闪耀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光辉。
据介绍,本次“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分为古代家书、清代家书、民国家书、抗战家书、军旅家书、五十年代家书、六七十年代家书、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书、两岸家书、海外飞鸿、留住家书十一个部分,按家书写作年代为序,以通信人为展览单元,共展示家书160组(件)3075封,相关老照片380帧,勾勒出中国家书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多视角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家书文化和手写家书的多元魅力。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品,如黄兴、蔡锷、陶铸、邓子恢、沈钧儒、帅孟奇、项南、周扬、林默涵、曾毓隽、任鸿隽、陈衡哲、陈翰笙、谢晋元等名人的家书手稿。
2005年4月,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抢救民间家书工程决定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散落在民间的中国家书,从海内外征集到自明清以来的家书4万余封,被称为“是一场撼动中国人心灵的文化120”。2009年5月,该项目落户我校,依托学校的良好平台,将致力于建设以家书博物馆和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的中国家书档案资料中心和中国家书文化传承基地。
与家书展同时开展的还有“我们与奥运一起走过———中国人民大学奉献奥运会展”,展览通过照片和实物生动展示我校师生八年来跟随北京申奥、筹备奥运和举办奥运的历程,以及服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风采。(校报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