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研究证实:人脑对他人的反馈有不同的偏好
本报讯(记者戴勇、范玉婷)在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他人的反馈来 调整自己的行为。通常积极反馈总是 受人欢迎的,消极的否定的反馈会让 人觉得不舒服。心理学家根据反馈的 内容将反馈分为评价性反馈和绩效 反馈。华东师范大学学者潘晓红通过 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人脑对上述两 种反馈有不同的偏好。
潘晓红表示,评价性反馈会引 发个体将思维聚焦在“自我”上, 从而对具体任务的完成没有多少 帮助。相反,绩效反馈可以明显引 发大脑的错误觉察和决策系统的 活动,促使个体提高学习、任务绩 效。“信息反馈方式恰当,可以有效 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以及促进个 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其研究成果 《评价性反馈选择性激活自我相关 脑区:来自f MRI的证据》发表在近 期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神经科学 快讯》上。 正面评价能激活他人思考“自我”
人的大脑皮层中线区域与“自 我”相关,如果这部分区域的脑皮层 比较活跃,就说明人正在思考和自 身相关的东西,反之则是正在忘我 于其他事情。那么当听到评价性反 馈的时候,人们的心理活动到底是 如何的?
潘晓红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成 像技术对22 名学生进行了观察和 实验。结果发现,在评价性反馈的脑 活动模式中,大脑皮层中线的活动 明显高过其他部分。而且,正面的评 价性反馈比负面的评价更能激活该 脑皮层区域。 “这说明人们在听到别人的正面 评价的时候,人们非常关注自我。也 就是说,如果家长和教师多夸奖和 表扬孩子,将会十分有利于他们形 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如果领导也这 样做的话,将会十分有利于激发下 属的积极性。”
客观反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与“自我”区域不同,大脑的前 扣带皮层和内侧前额皮层,更多参 与绩效相关的认知加工过程,诸如 监测、错误觉察、目标设定、类型转 换以及决策等,因此被叫做任务监 控或者错误觉察的区域。
潘晓红也对实验对象进行了绩 效反馈的实验。她发现,实验对象在 接收绩效反馈信息前后,其大脑皮 层的任务监控区相对于其他区域异 常活跃,而且在接受到负面的反馈 信息时活动更明显。
潘晓红说:“这说明在工作和学 习过程中,准确客观的反馈信息,更 能使学生和工作者专心于工作,提 高工作的绩效。”
信息反馈方式应有所选择那么,家长、教师和领导怎样才 能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信息反馈 呢?
潘晓红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在日常的、非工作之外的 情况下,家长、教师和领导应该多用 积极的评价反馈形式,以有利于孩 子的成长,提高下属的积极性,而不 要用绩效反馈式的信息传递形式。 在工作和学习情境下,家长、教师和 领导要实事求是,把真实的信息传 递给孩子或者下属。如果仍然一味 的夸奖和表扬,就会使他们的注意 力从任务转向自我,大大降低学习 和工作的效率。 链接:
绩效反馈 又称“任务反馈”, 就是将任务完成情况的客观结果直 接传递给接受者。比如,“这样做不 对”“这次对了”等。
评价性反馈 又称“个人反馈” 或“能力反馈”,与绩效反馈相比, 它不仅包涵任务相关的信息,而且 更强调对某人某种具体能力以及人 格特征的主观评价。比如,“你真聪 明”“你真勤奋”或“你真愚蠢” “你太懒惰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