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与北京语言大学中外师生共迎新年
向广大师生员工和各国来华留学生发表新年贺词
本报讯 12月31日,在2010年元旦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到北京语言大学,看望了在校的中外师生,与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日本、保加利亚、喀麦隆、加纳等50多个国家留学生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国政府向所有来华留学生和广大师生员工致以新年的祝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国家汉办主任许琳等陪同莅临北京语言大学。
刘延东在新年贺词中说,我刚才参观了语言大学留学生的书画展和新年笔会,观看了才华横溢的同学们表演的精彩节目,我感到非常吃惊。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这么好的汉语能力,而且书法写得非常精彩,表演得也非常出色,如果闭上眼睛,我都分不清你们是中国人还是哪个国家的人。我深深地感到语言大学建起了各国文化交流、交融的很好的平台,是中国和各国青年学生们亲密、友好相处的乐园,这里面沉浸着老师们辛勤的教学,加上同学们的刻苦努力,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果。所以我借此机会,向老师们表示感谢,向同学们表示祝贺。
我们进入了21世纪,可以说整个世界进入了新的时代,科学技术使地球变小了,全世界人民都共同居住在地球村,我们命运相连,利益与共。我们都共同面临着美好的机遇,这就是现代科技给我们创造的前所未有的机会,使社会更加进步,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美好的希望和前景。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如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危机,全球的人类都在同一条大船上。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都不可能独自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同舟共济,风雨同舟,我们要手拉手、肩并肩,共同面对这些挑战,用我们的智慧、勇气和决心来开创美好未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特别需要加强与各个国家的了解和友谊,因此我希望语言大学发挥作为各国文化和人民友谊的平台的作用,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各国人民友谊的使者,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各个国家和人民合作共赢的纽带。正因为人类的多样文明才使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我们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为了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互相学习好对方的语言,中国学生要学习各国语言,同时希望更多国家的朋友学习汉语,了解汉语,能够很好的交流。
刘延东亲切慰问了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的来华留学生以及汉语教师,并参观了北语校史展和北语出版社汉语教材精品展,观看了中外师生书画展暨新年笔会和北语中外师生献上的一场融汇中外文化特色的新年联欢会,与全体师生一起欢度新年。新年联欢会上,北语留学生将他们在中国学到的才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地道的汉语、惟妙惟肖的表演将新年联欢会推向了高潮,一些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京剧、小品等,在他们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刘延东饶有兴趣地参加了中外师生书画展暨新年笔会,一些留学生的书画作品可谓中西合璧、颇具创意,流畅的线条、铿锵的笔触以及深远的意境赢得了不少赞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刘延东高兴地与留学生进行了交流。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逸夫楼参观完北语校史展和出版社的精品汉语教材展后,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校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她说,我选择了一个最特殊的时间到北语来,语言大学建校以来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别是在为中外培养高端人才方面,我们国家经过60年的建设、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正在向现代化的目标发展。希望北语发挥优势,继承和发扬你们的传统,特别是在培养高端的各类涉外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充分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中国,与中国合作,北语有自己的特点,如研究在不同语种的国家中,如何开展好汉语教学,按照语言的规律,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特点,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北语要多培养一些知华、友华,与中国友好合作的各类人才。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日渐强大,今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大概达到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对我们也是一种压力,中国要了解世界,世界更需要了解真实的中国,通过多种形式,使各个国家的人了解中国,在这方面,北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像北语出版社出版汉语教材等,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刘延东说,现在研究制定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表示,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我也希望北语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特色强校,我们的高校不可能是同质化的,但自身的特色是别的学校不能比拟的。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增加国家的软实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这是我们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北语在这方面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王路江书记说,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在新的形势下继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研究出新的形势下,不同语言背景学习者的需要,为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提供标准化的、能够适应海外学习者需要的学习方法和教材,我们立志要发挥自身的长处,培养更多国际教育的高端人才,我们一定在新的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