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罗红松
本报讯1月14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学术研讨会暨工程启动仪式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钟秉林,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文理学院院长博文理,美国《当代世界文学》杂志社社长戴维斯·昂蒂亚诺等出席会议。钟秉林和许琳共同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与会嘉宾共同启动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
刘川生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桥梁和窗口。我校中文学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是传播中国文学与学术思想的重要阵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是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国文学文化风采的战略举措。在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文学院与俄克拉荷马大学文学院共同实施“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联合推出“今日中国文学”英译丛书,合作出版《今日中国文学》英文杂志,必将成为推动中国文学全面走向世界的新契机,有助于拓展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范围,有助于沟通国内外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构建起世界文化中崭新的中国形象。她希望文学院进一步整合国内外最前沿的学术资源,以工程实施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纽带,着力建设一个高起点、多领域、跨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希望专家学者们积极投身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伟大事业,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世界多元文化和谐共享贡献力量。铁凝、博文理、戴维斯·昂蒂亚诺等也分别致辞,对工程提出殷切期望。
会议邀请了近百位国内外文坛和学术界的知名作家、学者、批评家和翻译家,就“中国文学的本土经验与海外传播”展开探讨。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我校资深教授童庆炳,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今日 中 国 文学》主编葛浩文,著名作家莫言,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我校教授张清华分别做了题为“生成性对话的文化载体”、“中华文化的价值与中西交流”、“从翻译视角看中国文学在美国的传播”、“让文学告诉你们”、“当下中国小说的本土经验问题”、“人文主义与本土经验:理解当代中国文学的两个必要尺度”的发言。参会者畅谈了对中国文学创作和研究现状的思考、对中国文学翻译的期望、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关系的定位,以及对未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展望。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