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推 进 项 目 对 接 实 现 校 企 共 赢
19家企业与我校共商产学研合作


  本报讯 (记者 文石) 29日上午,常德市19家工业企业代表齐聚我校,与我校洽谈产学研项目对接事宜。市政府副市长徐超文、市经委主任张友德、校党委书记曹光荣、校长魏饴、党委副书记周国忠、副校长姚春梅出席洽谈会。
  洽谈会上,魏校长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学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优势,概括为两个“一二三四”:在国家级平台方面,我校有一个国家级培训中心———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有两个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和地理科学;有三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文艺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有四项国家级奖励———两项教学成果奖、一门精品课程奖、一项精品教材奖。在省级平台方面,我校获得过一个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奖———湖南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先进单位;有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动物学重点实验室和光电信息集成与光学制造重点实验室;有三个省级研究基地———湖南省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有四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光学、动物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他指出,近10年来,学校坚持以地方为依托,明确提出与地方“互为发展咨询”,“互为人才基地”,“互为科研基地”,“互为文化支撑”,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先后与德山开发区、中联重科、华南光电、洞庭水殖、湘鲁万福、贺家山原种场等签署协议,与石门、安乡等县签署科技服务三农、科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协议,全面实施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副校长姚春梅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三条基本经验:第一,领导高度重视,全校上下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第二,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两个转型。一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学科专业建设转型。加快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生物技术等学科专业的发展,为本地区培养时需对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科技创新支撑。二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实现科技创新发展转型。将我校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转型,面向企业技术需求,组建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提供高水平技术成果。第三,开放办学,与企业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一是开展项目合作,联合开发某一具体产品或对某一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联合攻关。二是派驻特派员,选派农业或工业特派员以定期或不定期形式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三是有效集成双方优势资源,在人才、项目、技术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
  副市长徐超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校产学研工作的成绩,他希望企业要抓科技创新,出品牌;高校要抓研究开发,出成果;高校与企业要联合开展成果转化,出效益。
  会议期间,19家企业代表与我校相关学科专业负责人分成3组进行了对口交流,就会议提交的2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了洽谈,达成了初步意向,并相约在适当时候进行实地考察,签订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