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凭外语人才装点锦绣山河,以教学理想绘出水墨丹青“寻找北林最美教师”系列专访




  ●史宝辉,教授,外语学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北京语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史宝辉教授在北京林业大学已度过36年时光,他亲眼见证了林大的逐渐繁荣,亲自参与建设了今天的外语学院。在他身上,同时兼具与时俱进的精神和不忘初心的信念。
  不变的热忱史教授从小就对语言有特别的感觉,在刚接触到英语时便被外语的魅力深深吸引。史宝辉教授上大学时恰逢改革开放初期,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也为发挥个人特长,他立志从事教师职业。他认为: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会英语的人不多,我就想如果能够在大学当个英语老师,可以教会很多人英语。
  这也算是国家需要和自己的意愿完美结合了。”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史教授经历过两次破格晋升———31岁晋升副教授时是年龄和履职年限双破格,36岁晋升正教授是年龄上单破格(40岁以下)。
  从北京林业大学的英语助教到外语学院的院长,他坦言,自己的教学心态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些成就都是源于时代给予的机遇,以及自己善于抓住机遇。
  回想起自己1983年刚来北林时,学校除了老楼就是木板房。30多年来,他目睹了北京林业大学从一个专业比较单一的林学院扩大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教职工和学生人数增长了10多倍,教学科研生活条件都有了极大改善。他说:“这种变化是整体的变化,是教育生态的变化,是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不停的脚步外语学院成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史宝辉教授作为院长,带领着外语学院的老师披荆斩棘,开拓创新。他当讲师的3年里,给学生们开设了16门英语选修课程。北京林业大学的英语专业从默默无闻到2010年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商务英语系在全国性比赛中频繁获奖,日语专业与日本多所学校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
  史宝辉坦言,他现在手上剩下了几门没人接班的课,虽然他已经不知道教过多少遍了,但是每次都要备课、更新内容。同时因为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许多新课,他又承担了几门新课的任务。他说:“英语专业除了文学课我坚持不涉足,听力课抢不过年轻老师,科技英语不跟老先生抢,其他的课我都上过。”他不仅关注日常课程,还积极制作慕课,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还具有不错的社会影响,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都远远超过预期。
  为了学习新知识,史宝辉会随时关注国内外学科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他并不局限于只了解英语专业,每年都会应邀参加很多学校的博士答辩、硕士答辩,这些不仅是充实自身的需要,也是为了在教学和管理中更加得心应手。教学管理的投入,使我校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方面彻底翻身,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
  不移的初心八九十年代期间,我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史宝辉教授想改变这种状况,因此他在评上教授后基本牺牲掉了科研,而集中主要精力在教学和管理上。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什么重教学管理:“北林的公共英语和英语系投入大量管理能取得很大进步,我觉得比写几篇论文、做几个项目更为有益,更符合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我也不是不关注相关科研。”
  同时史宝辉教授长达30多年的教龄和院长的身份并没有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反之,学生们经常在微信上找他聊天。他亦师亦友,亦庄亦谐,学生们有什么问题都很乐意找他咨询。不管是什么问题,他基本上都有问必答,不会让学生感到被忽视。学生喜欢他的亲和力与幽默感,他说自己的幽默可能是从小看连环画养成的,后来留学英国也受到英式幽默的影响,多些幽默也会让生活更有趣。
  史宝辉教授不断学习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绿荫,用实际行动解释了什么叫做凭外语人才装点锦绣山河,以教学理想绘出水墨丹青。(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