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在寻常的日子里,独自调一杯情绪,然后按照悲喜和酸甜苦辣自己搭配。比如此刻,带上一份对民大独有的心情,在这片雪域的夏天,忍不住为我的大学生活执笔看年华。
犹记得初次和民大相遇,是九月的一个雨天,当车缓缓地停靠在那风扬起的地方,当全身心被那丝清凉浸润,与其说这坐落于高原上的民大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视线,倒不如说是我已闯进她的柔情。
细数时光,过往的四年,浮现在耳畔眉间。相遇时,青春年少,离别时已过花信之年。在这个光阴的故事里,有凌云楼的课桌声和图书馆的沙沙书声,有宿舍的暖阳和工学楼前的猫。他们看见了认真听课的我,偷偷打瞌睡的我,狂奔在迟到路上的我,也看到每每希冀列缺,我曾在梦境中惶惶终日,是母校温暖的怀抱,如同彩虹的倒影折射入心,也如同土壤被淅沥夏雨浸润,让我可以自由成长,直到变成了现在的自己。
此时,走在这条悠长悠长的校道上,享受着映脸的光辉,摸一下两旁苍翠欲滴的树,好像对民大的喜爱源于偶然,也曾归寂暗淡,如今倾心骄阳。在这片蔚蓝里,驻足,凝视,然后依风而坐,在静谧的润泽园里,邂逅一朵草丛中的蒲公英,我仿佛看它在挣扎中成长,在逆境中壮大,看到它尽全力汲取营养与水分,络续与地心引力抗争,我知道,向地表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它对苍穹的憧憬,对异日的遐想,直至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拂晓中破土而出……
岁月给的一切都值得被怀念,因为它的另一面教给了你不可抗拒的成长。四年里,遇到的每一个老师,是的,每一个,都是那么可亲可敬也可爱,我依旧记得老师们的教导,记得他们为我们累哑了嗓子,记得他们给我们善意的批驳。视线伸向无限缈远,我看到自己佩服于领导们的学识渊博和对学生那流露在眉头眼神中的关切,看到了辅导员在办公室忙碌的身影,听到雨后的黄昏里井老师噼里啪啦敲键盘的声音……
我也不会忘记,马院长那花白的头发和伏案疾书的背影,忘不了他对我那些真诚的鼓励和希望;也不会忘记那次去北京前,和韩老师初见,他热心又耐心的询问我的家庭情况,一直到如今,从未陌生;我不会忘记旦巴老师对藏语语法的热爱,还有他那不标准但又尽力表达给我们的普通话;不会忘记那个课间,王老师安慰保研失败的我。我也至今清楚地记得东主老师在我考研期间说的那句“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记得朱老师和张老师对我们殷切期望;记得课堂上陈老师带给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也还清楚的记得,那个七月的某个黄昏,学工处老师倾听我在一段失败感情中的不甘,和我讲述他的经历,说“这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希望,也是一个大哥哥对小妹妹的鼓励”……这所有的所有,说不完的恩情,写不完的话语,也是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民大的胸怀,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民大的精神。
如今听着不远处进德楼中那朗朗读书声,还有那片欢声笑语,亦如风尖的麦浪,也如同在踏歌而行,趁着还未与韶光诀别,不想怅叹岁月太匆匆。而见证此时此刻黏着水珠的秋千不再摇晃,隐没草间的夏虫已然缄默。但我知道,无论时光如何荏苒,岁月如何更替,历历在目的四年里,那欢声笑语情意绵绵,都已被镌刻在了光阴的记事本上。我知道在那日相遇的我们,会在脑海中牢记彼此最好的样子。哪怕从此一别,隔世经年,山长水阔,好在曾经拥有民大的春秋和冬夏。
如若时光,豆蔻已是过往。也许,将来再回首,一些面孔如云影掠过,而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而今,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那些领导老师们的关照,那些陪伴了四年的同窗好友,那些我一不小心就爱上,给过我感动和惊喜的人儿,那些笑过哭过的时光,此刻,安于这份娴静祥和的生活,内心深处依旧温软易感,也依旧自豪民大学子这四年的努力和拼搏。哪怕明白在时光的经卷上,无论我们如何念诵,到最后能否破茧成蝶实属缘分,所以不翘首以盼,只愿静默相向。
一些日子,一些经历,一些往事,顷刻鲜活于指尖,任千般思绪在茗袅中若虚若幻,此时,惟愿与一屏素淡如水的文字坐老时光。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无关风月,只遣心情。而在我和民大由最初的邂逅到现在的相知中,那些日子也从指尖轻轻溜走。这段温润的岁月里,民大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的面庞,都成为我不可或缺的记忆。就像雪小禅说的,我喜欢这光阴里的人和事,滚滚红尘,人讲人缘,物讲物缘,缘来缘无,我已经知道,那属于我的,将是好光阴,即使悲欣交集,我也会珍惜。而和民大的缘,放在心底最柔润的地方,念念而不忘。
(颉海莉 汉族 甘肃人 外语学院2015级藏汉英三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