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 摄)
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上任伊始,就给学生建议在大学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也曾在进入大学前,看过学长学姐的忠告:一定要多去图书馆。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对于图书馆的感触,我想便是博尔赫斯说的那样: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博学的人生最明亮。孔子说: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者即智者,而智者的智慧就来自于书中。我始终相信,书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密钥,于生活中的各种疑难杂惑,都可在书中找到答案。在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受不到多读书的优点,然而在岁月的沉淀与洗礼中,那伴有书香的气质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正如董卿所说:你的气质,来自于你走过的路,来自于你读过的书。很喜欢《朗读者》带给我诗意: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对图书馆,可于篇篇散文中感受世间情怀,可于唐诗宋词中体味风骨气韵,可于国学经典中陶冶美德情操,可于人物传记中学习传奇人物……岂不妙哉?
图书馆是奋斗的殿堂,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在这四年时光里,我们学习,我们阅读,我们考研,我们冥想,我们思考,甚至悲伤与欢乐都于馆中。每当馆中自习室内坐满了学子,尤其是考研的学长学姐,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奋战都于图书馆的某个角落。在考研的这段旅途中,艰辛与汗水都留在这个奋斗的殿堂。我便万千感慨:这便是天堂的模样。
我见过清晨图书馆前江财学子朗朗诵读的朝气;我见过寒冷雪天里学子于馆前等待那知识殿堂的大门打开的殷切;我见过夜晚熄灯时学子不舍收起东西于寥寥星光中走去的匆忙……我不禁感慨这个叫做图书馆的地方,承载了多少奋斗的梦想?
图书馆是心灵的港湾,宁静的内心最美好。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浪迹天涯的她,内心何以安放?唯有书籍。
是否,你曾内心焦虑烦躁而无法静心学习?是否,你曾因为考试不顺心而失意沮丧?是否,你曾与同学或室友相处时有小摩擦?是否,你曾感万分迷茫对未来充满慌张?
如果是,请于图书馆行走一番,你会找寻安放内心的那片净土,你会发现那竟是天堂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