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里偷闲,有了几日的闲暇时光,想一览江南的水乡,感受下古朴小镇的静谧,又不想劳神费心衣食住行的琐碎,于是随团一同前往。正值暑期,孩童们的美好时光,几乎都是带孩子出游的 9 个家庭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因为共有 31 人,所以导游美名其曰“31 团” 。
导游年岁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每天上车就介绍下一站的地貌特点、风土人情,下车就举着小旗子讲解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晚上到宾馆还要安排住宿,反复交代安全及注意事项。每天都与一个个举着小旗的导游重逢,与一批批成群结队的游客擦肩,也许,我们只认为导游们每天陪客人游山玩水,却没能真正体会他们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或许起初选择一个职业容易,执着固守于一个职业不易。
如果说旅途中有一个辛苦的人是导游,那么有一个寂寞的人就是司机。当导游把游客带离车子时,司机唯有等待,寂寞无言的等待着游客的归来,再开启下一站的旅程。然而,此行的司机师傅却不甘寂寞,如果游客逛景点时间长点,他会拿出鱼竿在路边的小河沟里甩上一杆,或者骑上折叠自行车去买买菜、喝喝茶,时间仓促,他便会拿出网球拍自娱自乐打上几下,或者清洗一下换洗衣物。每次游客上车前,他都早早开足冷气,清理完垃圾更换好新的垃圾袋。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跑长途确实很累,但是他在寂寞中找寻到他的乐趣和生活情致。
出游第二日清晨,上车前一名男客人手里拎着 3 个熟鸡蛋,司机师傅说鸡蛋不能带上车,天热高温容易变质,散发的味道有可能一周都散不了,建议为了大家不要带鸡蛋上车。谁想此人勃然大怒,他气愤的把鸡蛋扔掉,后来说后面的座位他坐着不舒服,影响睡觉,强烈要求坐导游的位置。旁边的客人说,导游身边坐的是他媳妇,他就是想和他媳妇坐一起。南方宾馆供应的早餐清淡简单,但干净卫生,但是他家女主人天天抱怨伙食一天不如一天,儿子在餐厅咋呼豆浆是豆奶粉冲调的,于是每天的早餐时间就成了她家的伙食质量大检查,我们都吃饱走了,此检查团还没检查结束。
途中偶遇我们的同行,走廊右侧的一名男游客擦汗时竟然掏出一块无菌纱布,说是主治大夫专用的,一上车便向导游借充电宝,天天如此,一位老太太忍无可忍,问他晚上在房间不给手机充电吗,他说充满了,再接上导游的充电宝,手机能一天都有电。自始至终我都没敢和此“同行”交流,可能本来就不是同行。因为我周围的同行都不会浪费一张纸、一支笔,更不会奢侈到用无菌纱布擦汗。公物就是公物,唯有大家都爱护,才能起到真正节约的作用。
身旁坐了位济阳的老人,75 岁了身板还很硬朗,每每看到一个景点的牌匾,她都念给我听,那个年代能上起学实属不易,她还读完了初中,生养了一儿仨女,现在四世同堂,还能看重孙子。在她的身上依稀看见我的母亲,在老家的庭院里看着重孙们嬉笑奔跑。只要老人们都身体康健,就是儿女们的福气。
在路上,品味不同花香,人生旅途,亦如这一列行驶奔波的车,世间百态,亦如这一个个素昧平生的遇见,体会其中的美好。花朵各具姿态,有的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素雅淡然,也有的掩映于枝蔓间,与翠绿为伴。或许你不是那朵艳丽的玫瑰,或许你仅是一片绿叶,却能经过光合作用,持续给氧,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