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师的这三年,真的很短。在这横冲直撞的二十一岁,我们毕业了。
我曾埋怨过大学夺走了家乡的春和秋,连短短的夏和冬都是那样行色匆匆。这刚好应了朱自清先生在“从此故乡只有春夏,再无秋冬”那句话里所表达的遗憾。可当我即将回归故乡,拥有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时,我又没来由地开始怀念在母校的这段日子。
三年前的那个秋天,我来到这个南北通透、采光通风极好、徽派风格与现代气息完美融合、鸟语花香的原生态集体别墅,迅速办理了拎包入住手续。很快我就收到了我的“房卡”——汉江师范学院学生证。在汉师这短短的三年里,我见证过春日里第一声春雷、夏日里雨声滴答滴答、秋日树叶凋零的柔美、冬日落在树梢的片片雪花。值得欣喜的是,我也收获了一份份美好的友情。如今,当“入住时限”到期,我该提包走人的时候,眼前却不自觉地浮现出这三年在汉师生活的一幕幕场景。
那是来汉师度过的第一个冬天。汉师的初雪很美,美得有些惊心动魄,以至于当时的我不顾室友的阻挡就扔下了伞在初雪中奔跑,然后在雪地里跟室友们打雪仗来,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我记得那天打雪仗打到很晚,一直到精疲力竭后我们才去食堂吃晚饭。南方的雪虽然没有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飘逸,但却有一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柔美动人。汉师的每一处都披上白色外衣,都美得惊艳,让我觉得处处都是人间极色,极想留住它的倩影以至于后来我的手机被多次警告“内存严重不足”。
春天是一点、一点、一点地慢慢来的。不知何时,松软的冬雪蒸发得无影无踪,就连树梢上的虚雪都消失殆尽了。想着,想着,我突然陷入了无可名状的恐慌,当我离开这座学府后,是否没有人记得,我曾经来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草破土而出的气势似乎感染到了我。偶然翻出初入教育学院分团委的明信片,我凝视了那行字许久,许久。“希望学校会因为我,有一点点不一样。”那么,就在比赛中争取代表学校“出征”,努力刻下带有自己痕迹的一笔,让每张有意义的合照里面都出现我那小小的身影。
夏天,在枝头的第一声蝉鸣中就来了。关于汉师的两个夏天,我没有急着跟阔别已久的家乡见面,而是去了更远的地方。在那个地方,有需要我的孩子,而我,同样也需要他们。一站是官山,一站是胡家营,不同的队友和不同的孩子们,带给我的是同样的感动。任凭烈日炎炎,汗如雨下,孩子们的笑容对我来说就像是一阵阵的微风,吹走了燥热和焦急,取而代之的是凉爽和惬意。
三个四季,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现在我也即将拎包离开这个曾经带给我无数欢笑与泪水的地方。拿着手中已经注销的“房卡”,心底涌出深深的失落。
我知道,当我离开汉师以后,汉师的春夏秋冬依旧会那么美丽,我们吐槽着却又敬爱着“傲娇小撇胡”会接受另一批“熊孩子们”的同样对待,铃声响起前赶路的脚步还是那么匆匆,却再没了我们的身影。
从此以后,走上社会的我们必须做一个成熟的大人,带着恩师教导我们的独立、勇敢、责任和担当,勇往直前!
我憧憬着未来也敬畏着未来,我用三年的汗水和泪水赌一个明天,我希望,明天会更好。汉师,会更好;我的朋友和同学,会更好;我的家人、我的恩师,也会越来越好。
我用三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我与汉师的故事,虽然剧情有些许波折,但是故事中的每个人都互帮互助,宛若家人。今天,属于我的故事终于迎来了happy ending,没有遗憾,只有怀念。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汉师人。最后祝愿我亲爱的母校桃李满天下,岁岁吐芬芳!
(作者系小教1607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