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报》报史
一、《许昌学院报》基本情况
《许昌学院报》是许昌学院党委机关报,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均为许昌学院党委,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出版的正规新闻报刊,刊号为CN41-0822(G)。
《许昌学院报》前身是《许昌师专报》,创刊于1983年12月,按当时规定属于“内部信息资料”,但校报的实质内容并没有变化。1985年,许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已经成为河南省高校校报理事会的成员,为当时成员中唯一一所专科院校。1998年期间全国高校校报被全部停办,曾在短时间更名为《许昌师专》,1999年全国恢复高校校报后又改称《许昌师专报》。2002年4月学校升本后即更名为《许昌学院报》。
报纸创刊后到2006年年底,报纸开版为四开四版,出版周期为每月一期。2007年1月改为对开四版,出版周期仍为每月一期。2008年3月份以后改为对开四版,出版周期改为半月报。2015年许昌学院报一、四版升级为彩色印刷,同时推出许昌学院报微信阅读版。经过历届校报编辑努力,已经连续出版460多期,目前每期可以刊载各类文章4万字左右。
二、许昌学院校报编辑部、《许昌学院报》的历任领导
《许昌学院报》第一任的主编为时任当时许昌师专宣传部副部长的赵廷玉兼任,1984年至1992年为时任许昌师专宣传部副部长的高宇平(现任许昌文广新局副局长),1985年9月16号,《许昌师专报》根据上级要求成立了校报编辑部。高宇平兼任编辑部主任、主编。1992年由赵兰群接任校报编辑部主任。1996年至1998年由郭强担任,1998年至2015年1月一直是朱国君担任校报编辑部主任,2015年至今为刘琳娜。
校报编辑部隶属于学院党委宣传部,为副处级单位。按照规定应有专职编辑4人,目前实有编辑1人。另外,编辑部组织有学生记者20余人。
三、校党委的高度重视《许昌学院报》的办报情况
《许昌学院报》创刊33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融理论性、知识性、教育性、可读性为一体,立足学校,服务师生”的办报宗旨,围绕学校不同时期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学校发展历程,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培育新闻爱好者和文学新人。
《许昌学院报》自创刊以来,学校历届党委都高度重视校报工作,将校报视为学校信息传播、舆论宣传、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及联系广大师生和校友的重要途径,校报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加强,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一是近年来,学校党委一直把校报工作列入年度计划,每年定期召开宣传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校报、广播站以及对外宣传等工作,及时解决校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校报日常编辑出版工作。
二是学校领导对报刊质量严格把关。学校制订了一整套校报稿件编辑审查制度,并严格执行。重要稿件、敏感稿件在排版前要先行报宣传部领导或学校党委主管领导审查;每期报纸出版前要经版面编辑、编辑部主任先后4次以上的编辑修改,每期报纸印刷后发放前,必须经编辑部主任或主管副书记审读无误后才能公开发放。
三是学校主要领导关心校报,亲自为校报撰写稿件。多年来,我校历届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校报的舆论导向作用,主要领导经常亲自为校报撰写稿件。特别是近两年来,我校校报或以评论员评论方式,或以署名文章方式,基本上每月均发表有学校主要领导的文章。
四、成绩斐然的《许昌学院报》
多年来,《许昌学院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履行校报应有的责任,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校报编辑部坚持改革、锐意进取,正确定位,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师生学习生活,按新闻规律办报,不断提升校报的质量,得到了广大师生和校外同行的认可。
一是报纸长期开辟“校园先锋”、“校园标兵”等栏目,抓典型、倡新风,对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好人好事进行追踪报道,并配合“校园名师”、“文明教师”、“文明学生”评比等活动,组织采访,撰写、编发新闻稿件,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良好校风校貌的形成。
二是努力做到服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作为高校校报,我们十分注意努力做到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08年以来,我校校报编辑发布的新闻稿件中,有关教学活动、科研工作的新报道文章占很大比例,教学经验、学术活动等方面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突出了学校教学科研并举的学校工作主旋律。
三是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重视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作为高校校报,我们注意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正确引导舆论。近年来,我们不定期开辟了“共同关注”栏目,就大学生心理教育、大学生就业等问题做过多期专题,较好地引导了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宣传了有关政策,也反映了学生呼声。
由于我们办报宗旨和办报方针明确,能够立足学校,服务师生,校报的工作逐渐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学校师生员工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我校校报刊发的多篇稿件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许昌日报》等社会报刊同时或先后发表。在在中国高校好新闻奖、河南高校好新闻奖等评比中屡获殊荣;在2012年的全省高校校报评估中,《许昌学院报》被评为我省优秀校报。
五、树立精品意识,注重选题策划,办出栏目特色
多年来,我校校报编辑部人员爱岗敬业,树立精品意识,注重选题策划,努力办出受领导关注、受师生喜爱的报纸。
一是树立精品意识,按照新闻规律办报。编辑部专职人员均为中文或新闻专业毕业,基本功扎实,稿件写作规范;重视新闻时效,对来稿的审查、编辑、修改认真细致。
二是坚持自我加压,注重选题策划。面对学校范围小、新闻资源有限的实际和高校校报自身的特点,编辑部坚持自我加压,围绕教学工作做策划,围绕热点问题做策划,以多策划、深度报道来弥补学校新闻份量不足的现实,弥补校报报纸时效性差的遗憾,同时,整合校内资源,与校内其他媒体错位竞争,努力将校报做成一张真正的新闻报纸。
三是栏目有特色。我们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开辟了一些特色栏目,展示了许昌学院人的风采。如,我报“思想列车”、“教学研究”栏目发表的政治思想教育或教学研究理论文章,“颍川视点”发表的言论,“校园先锋”、“校园标兵”栏目刊发的人物报道,以及“苗圃”文艺副刊的文学作品等,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的栏目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
《许昌学院报》坚持深度报道学院校情、深情讲述许院故事,在报道和引导校园舆情、传播优秀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除了较好地履行了党委机关报的应有职能以外,创刊30多年来,《许昌学院报》还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和文学爱好者。
升本以来,《许昌学院报》不断改进新闻报道、切实改变文风。在采集环节,深入院部和师生,贴近校园生活;在写作环节,积极探索新传播生态下校园媒体的内容架构和高校新闻的话语方式,实现了视角、语态的转换;在传播途径上,很好借助官微、微博、校园掌上APP等新媒体的力量,在网络表达的同时,秉持媒体的严肃性和风格化。每期都有专题策划,采写多篇生动鲜活、可读性强的通讯报道。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依靠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锐意改革,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实现“融理论性、知识性、教育性、可读性为一体,立足学校,服务师生”的目标,以政策宣传、时事评论为重要功能;以典型报道、深度报道为“拳头产品”;坚持服务校内师生为主,提升校报新闻宣传与辐射功能;创新办报理念,提高编辑素质,依靠师生力量,增强办报活力,我们将能够创一流的目标,办一流的校报,展示许昌学院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