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明 · 汤显祖 《牡丹亭 · 惊梦》
吾姓宋名海逸,系浙江湖州吴兴人氏,生于一九九九年二月,时长江洪水肆虐,故名海逸,冀望海晏河清,生民安定,吾得安康喜乐之成长。
  予幼时,族中数年惟吾一婴孩,每回乡,左右邻舍皆来逗弄。张家阿哥送新果,李家老太喂蛋羹。家母常笑曰:吾家小女,百家饭养大。百家饭生福,识千人炼胆,故余幼活泼好喜乐,好随阿翁老妪共听民间戏。五岁登台唱黄梅,树上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
带笑颜;六岁逐字识越曲,山伯英台结连理,十八相送情切切。余既长于江南水乡,桃花开时满山绿,春水碧于天,曲中人越歌千里万里,将那韶光唱彻,遂成眼里心头一派儿时景。
  余少嗜书,喜诗词,或缘其韵律琅琅似乐音,又因个中滋味,千般图景,年少虽难解,却尽在不言中。犹忆幼时于书房翻箱倒箧,得清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欣然忘食,倚饭桌细誊卷首张九龄 《感遇》 之“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年幼不识葳蕤,不求甚解,但觉美尔。
  圈地作书斋,画心造思境。自发蒙,每得好书,手不释卷,初为童真之好奇求索,后得对智识敬畏之心。经史画册,地理科学,精读泛览,莫敢将韶光负。各中吾最偏爱文学,少读红楼,青埂峰下奇缘
始,白雪茫茫大梦归;阅西厢,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念杜拉斯情人之缠绵,叹希斯克里夫爱之狂暴……凡此种种,窃以为书中可遍阅世,自许识情深也。然书斋长居,或将春光负;画心过久,夜雨书灯,残荷听雨,怡然自得,未曾觉凄凄。
  年十八,识一友,性烂漫真淳,好动若脱兔。天雨无伞,人皆怨之,惟其脱衣赠予旁人遮蔽,独身跃于雨中,云:“山色小雨,岂不美哉。”某日天色将沉,正读书,灯火乍暗。于时吾二人合书掩卷,共看西国之影片,满室色彩流离。少顷,灯火复矣,相视一笑,心得之。吾友尝伴我看山晨熹色,闹市街灯。日明则访花踏叶,夜雨而共读一书。今其重洋远渡,每至斜阳欲暮,彩云漫天,吾望青山连亘而心念之:“汝今何如乎?”至此,遂解
杜少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情之深矣。
  今吾二十有余,时念少年书斋独坐之。晨夕昏变,雄心未成,常觉光阴似水,年华若梦,到底意难平。是夜,再观今人译清远道人之 《牡丹亭》。“这般都付与断壁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又云“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尔。台上水袖舞,座下人已痴。寻少时笙歌院落,已无津渡;忆旧年携手共游,但失向来之烟霞。今对案头书卷,流光且住且住,但望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时忆相依故人,光阴无回无回,千万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于时,山林枫叶红似染,愿诗书长伴身,桂花载酒,不负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