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伴随着小人书长大的。我们这代人的童年都没有机会进幼儿园,上世纪50年代,幼儿园比大学还少。那时家住西关团结村,村子东有一间杂货铺。天晴时,杂货铺的主人会在铺子前的大树下铺块油布,摆上几十本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花一分钱就可以挑一本。四、五岁时,也不认识几个字,我就时常坐在书摊前的小板凳上翻看小人书,慢慢地体会画上的意思。我幼小的心灵已被花花绿绿的小人书里的故事所吸引、所陶醉。五十多年了,小人书上岳母在岳飞脊背上刺“精忠报国”的画面,我至今记忆犹新。
上学后,每次发下的新课本我没几天就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学校小礼堂南侧有个图书室,我不只一次爬上窗台,透过玻璃窗向里面窥望,只见到一排排书架上摆放着落满灰尘的书籍,我的双眼全是饥渴,恨不得变成孙大圣钻进去把前人用才智结晶成的书籍,一本一本静静地打开,打开梦想与光明。我渴望走进历史的长河中,鸟瞰那色彩斑斓的世界。遗憾的是直到毕业,我也始终没能踏进一次学校图书室的门。知识的饥渴往往比腹内的饥渴更让人难以忍受。闲暇时,我就开始光顾书店,也常常到南院门古旧书店去淘书。可惜那个“破四旧”的年代可买的书极少。当时爸爸在新疆工作,家中是爷爷掌柜,爷爷每月都给我几元零用钱,自己宁肯少买零食,也要逛书店。每当买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用牛皮纸给书包一个封皮,在书脊上工整地写上书名。没有书柜,自己动手在床头边上,两侧用砖砌起、中间夹棚着四层木板,垒起一个简陋的书架。每晚睡觉前从简易书架上取出一本书,看一会儿,伴随书中的人物命运而喜、而悲、而欢、而怜……四大名著就是在上中学时读完的。
有次从同学手中借了本手抄本《第二次握手》,我趴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一个晚上就看完了。“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只有一次爱情,也只能有一次爱情。”书中女主人翁丁洁琼的这句名言深深地铭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我仍为丁洁琼一生苦苦相守冰雪恋情而感叹唏嘘。书读得多了,联想就丰富,总有描写不完的景致,总有叙说不完的话语。高中时写作文,大家一般写五六百字左右就行了。我则不,我的一篇作文有次竟写了整整一个新作文本。作文本用完了,作文还没有结尾,无奈,只好向坐在我前排的周根文求助,他就从他的作文本上撕下几页空白纸给我,我才得以结了尾。我把那几页后加上的纸粘贴到作文本后面,方交了作业。语文老师赵云亭后来拿着我的作文,在全班作了讲评并表扬了我写作文的执著态度。毕业三十年聚会时,还有几位同窗记着这事。有位同学调侃地对我说:“你的作文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赵老师讲一口浓重的关中话,但要求我们讲普通话,他用留声机教我们背诵诗词和《纪念刘和珍君》,鲁迅的这篇文章至今我仍能大段大段的吟诵。
1976年深秋,我参加工作到新疆地质队后,每到一地,只要能见到书店,无论大小,总要进去看一看有没有自己想要的书。“文革”结束后,各种杂志接二连三地创刊,每年我都选订七八种喜欢的杂志。有时在火车上也买书。一有空闲,就如饥似渴地捧起书籍,企图构建起自己完整的精神家园。陆游有两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985年初回西安探亲时,我有感而发地写了篇杂文《“神鹰”和铝锅》,美编配了插图,发表在3月30日《西安晚报》二版上,妻子高兴地剪下文章,贴到我的作品剪报本上。这是我第一次在家乡的报纸上发表文章。
在西安,同学的哥哥长安兄知道我喜欢书,由于他和西关书店的人很熟,凡有新出版和将要出版的书,书店里的人都会提前告诉他,他自己买书时,也顺便帮我买一些,春节我回西安探亲时,再将帮我买的书交给我。得天下好书而藏之,是人生至乐也。为了想要的书,我曾花过高价托朋友买过一套香港太平书局出版的古典书籍,一个字,值。买书,不仅是对干枯的心灵的一种慰藉,更是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对前人的一种尊崇。
与其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倒不如说读书的态度可以改变人生。正是由于读了些书,平时又喜欢写写画画,地质队基建任务完成后,我被安排到宣传科当了一名宣传干事。新闻写作和摄影技术的理论基础,都是我通过书本自学掌握的。要是不买书、不读书,我不可能转干,更不可能到北京上大学。书籍在我人生的转折点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上世纪90年代,是买书的黄金时期。倒不是那个年代更好,而是那个年代,没有盗版,没有打折,书价也可接受,买书和读书,在人们的眼中,还是一件非常宁静与美好的事。现今,我书柜里的许多书,大都是那个年代购买的,有些书已经跟随了我几十年。衣服破了可以扔,书破了、霉了,我绝不肯扔;有些“文革”中出版的书,看似没有多大价值,我仍然舍不得扔。正是“百年无废纸,故纸有遗香”。
1992年初夏,我从新疆调回西安时,16年间仅书和杂志就托运了大小近十个纸箱。说来惭愧,由于所谓“蜗居”、生计和应酬,这些书和杂志,成年累月静静地躺在床底下和衣柜里。昔日,连一间简陋的书屋都无力构建,这无疑是爱书人的悲哀。书籍的魔力是世人皆知的。如果说我的人生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没机会好好多啃一些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古书,没能和古人深入对话,没有构筑起自己合理的、立体的知识体系。书,倾注了我太多的梦想、太多的记忆,记忆就是财富、记忆就是生命。这记忆,是人生最重要的思想情感历程。
书籍备而不读,如同废纸一样。关于读书,道理千千万,格言万万千,句句鞭辟入里,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去理解运用。人生苦短,已逾知天命之年的我,知的是荣辱,惜的是余年。读书就是读人、就是定位人生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