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在异地他乡,我时常梦回故里,深深怀念故乡的山山水水,尤其是那座坐落于村头大山脚下,饱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垮的古老石拱桥。
听父亲说,那座石拱桥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爷爷们很小的时候,它就已经在那里了。可以说,它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与成熟,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与变迁。如今桥身石块已被风化得凹凸不平,斑斑驳驳,石缝间杂草丛生,但它始终雄伟地横跨在河面上,默默守护着那条比它还要古老的河流。
我深深记得,那座石拱桥长约十五米,宽4米左右,桥洞成弧形,像弯弓又如雨后彩虹。桥面上有两排石头堆砌而成的护栏,桥面下正中央的石头缝里,有一把倒插着锈蚀斑斑的尖刀。尽管它已完全失去锋利的光环,但它降妖除魔、维护村庄安澜的作用始终是村庄几代人都深信不疑的。
乡村发展日新月异,河流奔腾生生不息,石拱桥也在百年岁月中透视着历史的沧桑。村庄里,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石拱桥依旧像一位忠诚的老卫士,默默地守护村庄里的一切。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和父亲到河边放牛,与母亲去河里洗衣;也时常偷偷和小伙伴们到河里抓小鱼、捉泥鳅。那时候石拱桥上可热闹了,孩子在上面跳皮筋,玩石子;大人们在上面纳鞋底,织毛衣,抽旱烟,摆龙门阵。总之各有各有的乐,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小的时候,我们不懂得什么叫做情怀,长大后懂了却又无法再回到小时候。就如整个童年时代,我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村里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石拱桥上玩,就连吃饱喝足的牛马羊群路过石桥时也会时不时的小憩一会,或者摇着尾巴敞开喉咙呐喊几声,好像它们对石拱桥也有感情似的。
夏天晴天的时候,人们喜欢在石桥上吹凉风,欣赏大山深处的绿色风景,看孩子们在河里嬉戏玩耍,观牛马羊群美美地啃食着河边粗壮的青草。有时候遇到下雨,石拱桥便会成为人们和牲畜们的临时“避难所”,人们会迅速地将牛马羊群赶到石拱桥下的安全地带避雨,等雨停之后再悠悠然地走回家。
在石拱桥的一头,有一块立在土里的石碑,因为年代久远,石碑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完全看不清楚所刻内容。只是听父亲说,那是一块“功德碑”,镌刻着建桥时间、背景和工匠们的名字。
我也听老辈们说起,故乡的那座石拱桥,其实是村里的一位妇人提议修建的。有一年端午节发大水,因为没有桥,她带她的两个孩子过河时其中一个不幸被水冲走,英年早逝。为了应对夏季涨洪水,人们能够安全过河,所以她提议村里人修建此桥。
我想,任何一个从村里走出来的人,如果有机会再回到故乡,一定不会忘记去石拱桥边走走看看,重温童年时的快乐时光,化解长大后埋在骨子里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