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凡达》是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融合。IMAX和3D的技术跨越动人心魄,并纠结着阿凡达的身份迷惑与潘多拉星的悲剧命运。事实上,《阿凡达》以席卷全球的票房见证着我们这个世界的科技限度与时代的精神处境,并向最大多数的观众开放了交流的平台。影像曾经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通过《阿凡达》,电影的力量再一次得到彰显。
过去2000年一直在发生的故事尽管很多内地观众从 《阿凡达》里看到了一场空前壮观的强制拆迁,但《阿凡达》仍然是非常旧式的好莱坞警世故事。
2154年,人类已经把地球变成了废墟,为了寻找昂贵的超导物质,他们又开始糟蹋4.4光年之外半人马阿尔法星系的潘多拉星球。人类想赶走住在宝贵矿藏上不肯离开的潘多拉星土著纳威人,在动武之前先行“外交手段”:他们不能呼吸潘多拉星的空气,于是用自己的DNA和纳威人的DNA制造出了阿凡达—————字面上就是“化身”的意思—————去刺探纳威人的搬迁条件。
下肢瘫痪的前海军陆战队士兵杰克·萨利来到潘多拉星的人类基地。他只要躺进一具金属棺材般的仪器,就能够“附身”于一个阿凡达,用意识控制阿凡达的躯体。杰克的阿凡达渐渐爱上了这个星球,最终“变节”成为纳威武士首领,领导纳威人反抗人类的暴力侵占。“你没法把观众弄到电影院里看西班牙人为了掠夺黄金屠杀阿兹台克(墨西哥古文明)人,但是你能让他们来看潘多拉星上的纳威人怎么因为超导物质被屠杀。这是他妈的一回事。”卡梅隆说,“大多数人觉得历史很闷。我喜欢历史,我想科幻片能让历史变得动人。把故事放到未来,把你带到另一个星球,讲的其实是过去2000年一直在发生的事”。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卡梅隆在南加州租用了几间飞机棚,他使用的“表演捕捉技术”必须要这样巨大的空间。地面搭起不高的一片平台,灰色台面上画着大方格,台上的演员都穿着黑色紧身衣,身上布满反光的白点。天花板上排列着若干摄像机,靠那些白点追踪演员的运动。计算机把白点的轨迹变成数据,复制到虚拟的纳威人身上,再把他们放到数字化的虚拟背景里—————演员在光秃秃的舞台上演戏,出来的结果是在雨林深处纳威人的营地,杰克的阿凡达正动员纳威战士用弓箭对抗人类尖端的机甲战士。
演纳威公主奈蒂莉的萨尔达娜戴着一个特制的头套,上边有个微型摄像机,离她的脸只有几厘米。摄像机捕捉她的细微表情:面部肌肉的运动、瞳孔的收缩、唇齿与舌头的动作。数据输送到棚里的十几台计算机,它们把演员的动作、表情变化合成到数字化的虚拟人物身上,再把人物加到虚拟背景里,然后生成图像,输出到卡梅隆的“虚拟摄影机”的镜头。现场,卡梅隆看到的是身高1.7米、戴着古怪装备的萨尔达娜;从“虚拟摄影机”的取景器里,他看到的就是繁茂丛林里一个身高3米多的蓝皮肤纳威人。
卡梅隆在《阿凡达》里创 造 了一 个 完整 的 世界。潘多拉 星 球上 无 数的 花 木鸟兽,灵感 来 自他 多 年深 海 潜水 目 睹的珊瑚礁生物和海藻丛林。他聘用了一组艺术家实现他的构思,但把“死兽”留给自己来做。死兽是那个星球上最残暴的肉食动物,六条腿的巨兽形似黑豹,身长7米多,全身披覆铠甲般的鳞片,有爬行动物般的复颚。《阿凡达》的首席物种设计师内维尔·佩奇对媒体透露,卡梅隆自己的说法是,死兽能像消灭一道甜品一样吃掉一头异形(卡梅隆在《异形2》里创造的怪兽),“他就是要盖过自己”。
用4年时间,南加州大学的语言学家保罗·弗罗默为《阿凡达》设计了纳威语。最初是依据卡梅隆多年前在新西兰零碎学过的毛利语。这套语言目前有一千多个单词和一套语法规则。《阿凡达》很可能还有续集,弗罗默希望纳威语将来能像《星际迷航》里的克林贡语一样成为活的语言,有一群影迷研究、使用。数字技术打造视觉盛宴《阿凡达》是第一部以三维立体形式发行的动作大片,以前的立体电影要么是普通二维电影改制成三维IMAX电影,要么是完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卡梅隆自己开发了这部影片使用的摄影机系统。
人的两只眼睛看物体的角度略有不同,左眼右眼看到的不同成像经过大脑处理产生前后远近的区分,形成立体视觉。立体电影的拍摄也就是用两台摄影机分别模拟左右眼,拍摄两组画面;放映时用两台放映机同时投射到银幕,通过偏振光眼镜让左眼只看到左摄影机的画面,右眼只看到右摄影机的画面,造成立体感。
为《阿凡达》研制的数字立体摄影系统已经非常轻便,在摇臂、吊缆、斯坦尼康上都能很好地工作,手持拍摄也不是问题。这套系统可以同时进行立体影片和普通二维影片的拍摄,更方便的是立刻就能看到立体效果。结合尖端的电脑特效技术和表情捕捉技术,《阿凡达》让人们在立体电影中看到了“真人实景”。这让动画片的立体化显得多余—————卡梅隆认为立体电影的魅力就是让人隔着一扇窗,看到无比真实的另一个世界,仿佛置身其中,可是置身动画片的立体世界,你看到的仍只是假人假景。
卡梅隆认为立体电影可以拯救电影院。把习惯了在家里看碟、在手机或PSP上看“电影”的人拉回影院,立体是最好的办法。他也并不否认立体电影的家庭化趋势。目前的民用技术已经可以生产能够放映立体影片的等离子电视,只是还没有播放器。“关键是立体影片数量不够。要是片子的量上来了,家电厂商自然会跟进。除非你愿意坐在50英寸电视屏幕前不到1米5远—————恐怕只有少数我这样的极客会这么干—————你是不可能得到电影院里那样震撼的效果的。”卡梅隆说,“何况电视的清晰度是否比得上影院还是个问题。”(卮言/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