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入心底的忧伤———读《红楼梦》有感
紫荆花在风中飘飞,粉红的花瓣落下来,落在心头,忧郁成含泪的眼睛。她在风中起舞,款款地向我走来。
她,相貌可比可卿,文墨不输宝钗,才情胜于湘云。一本轻而薄的《影梅庵忆语》寄托了几多思念,“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包含着多少忧伤。在曹雪芹的笔下,她被颂之为“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的才情洒满忧伤,当大观园中的姐妹结成“海棠诗社”首次吟咏“白海棠”时,黛玉与宝钗的“珍种芳姿昼掩门”不同,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她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份,其中“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月窟仙人缝缟袂”又是多么孤寂。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诉述,只好在秋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看到这,联想起此人此景,我不禁叹之怜之:人间才女,透过笔尖,透过宣纸,内心到底蕴藏着多少绵绵不绝的情思与忧伤?
她高出流俗的“行止见识”让我赞叹。她从不劝宝玉走仕途。她在读书方面不像宝钗那样攀附荣华富贵,尽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她无法像宝钗那样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心态去旁观事物,她崇尚自由,追求自由,在寄人篱下的处境下也能感她之所感,爱她之所爱。
她的多情充满忧伤。她是爱宝玉的,面对自己的爱情,她执着而坚定,她对着菊花低吟道:“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难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这时我窥出她心中所期望于宝玉的不仅仅是“男才女貌”相当的“如意郎君”,而且是在茫茫尘俗之中可以偕隐的知心者。她含恨而死时,最后那句没说完的话“宝玉,宝玉你好……”这里面包含着一份痛楚和无奈,今天读来尤让人为之心酸。
她忧郁似水,灵气如水。在水边,她发出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疑问,在水边,她发出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在水边,她拄着花锄埋了一地的落花,在水边,她听着宝玉说出那些令人心动的肺腑之言,又是在水边,她对出了“冷月葬花魂”的诗句。花魂是谁?大概是黛玉自比,她仿佛料到了自己的结局,看到了落花尽头穷途幻灭。
诗人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当有一天,我亲眼看到一棵树落尽了叶,只剩一树枝干时,我想到了黛玉,她的处境犹如飘零的落叶一般无奈,她的人生犹如这满树的枝干般苍凉而写满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