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于无声处听惊雷(一)———忆原我校老干部、地下党员张一锋及爱人马常卿为了赶走侵略者,他们义无反顾





  2009年,随着电视剧《潜伏》的热播,那段曾经鲜为人知的历史又开始被世人所关注。余则成、翠萍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镜头下展现着我党地下工作者惊心动魄而又可歌可泣的对敌斗争事迹,让大江南北再度掀起了一场缅怀先烈英灵,追思革命岁月的热潮。
  时光荏苒,那一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早已消逝在和平的曙光之中,但那些记忆却依然深深根植在许多人的脑海之中,从来不曾被抹去。日前,我们有幸采访了安徽师范大学后勤产业处的张斌同志,向他了解到了他的父母,前中共南京地下党张一锋、马常卿两位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也因此受到了一次触及心灵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江南的五月,草长莺飞,阳光明媚。在美丽的安徽师范大学校园里,我们受到了张斌同志的热情接待。当听到我们的采访要求,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们。
  “解放前,我父亲是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专职情报干部、芜湖地下党负责人,母亲马常卿是南京地下党的工作人员。实际上,《潜伏》里所描写的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现实,以及地下工作者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聪明才智和超凡出众的斗争艺术,我父母在世时都曾向我谈起。而且,他们向我所讲的都是他们的真实生活经历,没有一点艺术创作的成分。实际上,许多真实的历史场景和对敌斗争故事《潜伏》也没有都表现出来。”
  时光倒回到战火纷飞的1942年,张一锋、马常卿两位革命前辈怀着教育救国的梦想,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大学的前身,国民党中央大学法律系。但是很快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两个年轻人的远大理想,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们渴望从事爱国救亡运动,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父亲的进步倾向很快被新四军的地下工作者发现了,经过几次接触,他们决定邀请我父亲到老家去看一看,感受那里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实际上就是邀请我父亲参加新四军。在四月学校放春假时,我父亲和另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学,装扮成郊游的样子,跟着组织上派来的向导,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穿过几道日本鬼子设立的检查关口,顺利抵达位于六合县的新四军二师根据地。当天下午,新四军在广场上召开欢迎大会,并打出了“热烈欢迎中央大学学生参加抗日”的横幅。在场的新四军指战员们群情激愤,斗志昂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当亡国奴!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地动山摇。我父亲被眼前的场面和阵势深深感染了,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要找的抗日救亡的道路!他当场要求,不回南京读大学了,要参加新四军,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当晚,新四军二师领导单独和我父亲交谈。他告诉我父亲,党需要拿枪打鬼子的武装力量,更需要在敌占区内找人秘密为我们工作,为抗日出力。而这样的工作,没有较高的文化不行,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崇高的理想,更是无从谈起。他对我父亲说,假如你们能为我们新四军秘密工作,今后发挥的作用可以抵得上一个连,甚至抵得上一个营。我父亲表示听从组织安排,服从组织决定。当晚,师领导宣布成立中国抗日青年先锋会中央大学分会,由我父亲任会长,他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第二年,张一峰同志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南京地下党的专职情报干部。当时,张一峰的家中开了个浴室,三教九流混杂其中,是地下党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反动当局的情报机关管理最为头疼的地方,他的身份与活动也因此有了个最合适不过的掩护。于是,张一峰一心扑在党的秘密工作上,市委内部重要的人事变动办理交接手续就在浴室进行,由他亲自在外望风。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张一峰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快的提高。他和另外一位同志各领导一支队伍,活跃在南京古城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虽然相互知道,但根据组织原则,从不发生横向的工作关系,偶尔路见,如同陌人。每次同联络人接头,总要预先定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以便一旦发现情况异常即可迅速撤离。到了抗日战争末期,他领导的中央大学抗日先锋会已发展到二十多人。这支队伍以中大的学生为主,并大都按组织程序加入了党组织。有些同志还奉组织之命打入了国民党的党、政、军机关,成为我党领导下隐蔽战线上的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
  1946年,抗战虽已胜利结束,全国上下却笼罩在一片内战的阴云当中。为破除白色恐怖,加强南京地下党对敌斗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成立中共南京地下市委,对全市地下党员实行统一领导,张一峰的家正式成为了地下党的联络站。新来的情报部长卢伯明同志成为张一峰的联络人,他们每次接头前总要先看看联络暗号是否正常———若窗台上摆一盆花,窗帘正常拉开,表示没有异常,人方可进来;否则就有异常,会面立即取消,另外再选时间接头。当时,南京城里国民党配备的专业特务有8000多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收集和获取敌人的情报,其艰险程度可想而知。有一次,他们获得一个党中央极其需要的国民党军事密码本,卢伯明冒险赶到张一峰的家中,两人一起抄了三个多小时,才把密码本抄完。之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密码本放回原处,而将誊抄本火速送到上级手中。几个月后,党中央给南京市委的陈修良书记发来嘉奖令,高度评价了这份密码对掌握国民党军队调动情况所起的重大作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