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少坐电梯多爬楼梯,每张纸都双面打印,随手关闭电源,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到来之前,湖北交职院“低碳减排,绿色校园”节能环保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
6月4日上午,湖北交职院党委书记熊友山、院长王进思在参观了“节能环保,绿色校园”的主题宣传活动展板后,率先在“践行低碳生活,创建绿色校园”的横幅上签名,校园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在宣传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十四部委和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的文件精神,学院专门制订了《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节能环保宣传周活动方案》,切实推进节约型校园和绿色校园建设。
据悉,此次节能宣传环保周活动除倡议签名外,还通过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制作节能宣传展板、在校内悬挂宣传标语、组织节能环保知识问答等方式宣传低碳知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营造浓厚的节能环保氛围。
通过节能环保周的强势宣传,各系部也纷纷行动起来,结合各专业特色,举办各种节能环保主题活动,设计艺术系举办了节能公益广告设计大赛、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举行了废旧电子产品再利用活动。学院还对教室、办公室用电进行了节能控制改造、对学生食堂和宿舍进行了水电智能控制系统改造,在方便师生生活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能耗。
创新工作方法,自制实验工具;3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提倡节约,变废为宝。而今56岁的他,依然从点滴细节严守节能准则,成为新时期的校园低碳达人。他就是学院西区实验室管理员程忠堤。
废钢丝绳里省出3万元“以前学生做实验钢丝用完一次就报废,原本二三十元一根的钢丝被当作废品回收后只卖几毛钱!”在西区驾驶实验室,程忠堤向记者谈起循环利用钢丝绳的初衷。
每次驾驶实训,一个学生至少要消耗平均25元每根的钢丝。如何实现钢丝的循环利用?如何缩短拆钢丝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程忠堤坦言,对于这些问题,吃饭时在想,有时候连睡觉做梦都在想。为此,他自己动手研制了专门拆分整理钢丝绳的工具,虚心请教专业课教师和学生试用效果,查找新工具缺点,不断进行改良。“全世界只有我这里有这种工具,看学校能不能帮我申请一下专利。”程忠堤拿着他的自制工具自豪地说道。经过十来次的改装后,原先要耗费近一个小时拆一根钢丝绳,现在使用新工具只需要4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了解到拆分整理后的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时,程忠堤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同时在得知该实验室退休教师傅老师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后,他时常拿着板凳和工具跑到老师傅家里研讨节约成本和延长钢丝绳使用的方法。
经过刻苦的钻研摸索过后,程忠堤发现适当延长钢丝长度50公分后可使同一根钢丝绳循环利用多达20次。据不完全估计,仅此一项改造便为实验室节约经费3万余元。
不愿多浪费公家一分钱程忠堤先后做过炊事员、采购员、维修工等基层服务工作,在交谈中记者发现,不管是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他都尽心尽力琢磨如何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降低消耗,节约成本。
见证并经历了新中国成长变化的程忠堤更懂得“勤俭节约”的内涵。在食堂负责采购工作时,他主动到批发市场采购,且至少对比五家后再根据性价比决定在哪家采购;在招待所工作时,他无偿为学校维修排水管道、床板等;在寝室办工作时,作为宿管员的他不仅为学生排忧解难还经常帮忙修理门窗等公物。
西区管理部综合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节约已经成了程师傅的习惯,他始终把学校当作家来理!曾在内河航运工作过8年的他,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在业余时间为学校维修的船隔板、担架、磁罗经底座等不计其数。其中仅船桨就修好了十余支,而购买一支支船桨就需要350元。”
“快退休了,也要将节约进行到底,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国家发给自己的工资,不浪费公家的一厘一毫。”聊起日常工作中节约的细节,程忠堤朴实的回答让人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