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者按:2010年夏,又是离别季节。有人离开三年,渐行渐远;有人笙酒当歌,抓住临行前的团圆;而亦有走在当下,眼望前方。本期副刊以过去、今日、未来三类华农人的视角,立定一个原点,放眼毕业生的人生百味。
轻舟已过万重山


  2007年之后的夏天便不再那么歇斯底里了。转眼,离开“火炉”之城已经三年。
  夏至将至,又是一年毕业时,傍晚无端吹起的晚风,让我想起离别前的最后一个镜头,从校门口打的去汉口火车站,没有依依送行的同学,没有挥手告别的眼泪,没有回首再见的约定,没有拍完集体照扔学士帽的场面。黎楚,终于“离开楚地”,平静得如黑白照片,不带一点情绪色彩。上交金龙卡、借书证、学生证,带走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四年光阴,情分深深浅浅,又岂是离别那一刻能知晓的。
  大三那年听闻图书馆因搬迁,一个读者证可借十四本书,我欣喜若狂,仿佛中奖,连呼吸都变得急促。如今看书随心所欲,更是一头埋进书斋。曾经,早上在主楼前的广场上背六级单词,上课偷偷埋头看一点林兴止的随笔,中午躲进老图书馆一楼读《南方周末》,睡前躺在被窝里翻《新闻报道与写作》,随时做好熄灯的准备。如今,在公交车上念诵《声律启蒙》,开会坐在后排看《宋诗选注》,午休时读《牡丹亭》,睡前翻《古诗源》。显然,文青战胜了愤青———在人声鼎沸的“客厅”里四处转悠的我一点一点退到了静谧无人的“后花园”。
  四年时光,那一堵围墙,隔离了多少尘世纷争。如今生活中谈论怎样谋求金钱和权利成为常态,理想反而成为难以启齿的东西,人被解构成为平面的人,活得没有纵深感。常此以往,难免有些担心会失去方向和力量,毕竟于我而言,金钱和权利带来的满足感是有限的。偶尔静下来,居然不自觉地想起毕业典礼那天才听到的校训“勤读立耕,立己达人”。当初那个身穿学士服抢着跟校长合影的毕业生,大概不会料到这八个字竟能成为另一段人生道路的定盘针。
  离开校园后一位好友说:我有点想回去,想念那份清冷和生命的纯粹!我明白她所说的清冷和纯粹:对知识的渴求即为快乐的源泉,哪怕物质条件再艰辛,那种每天都有所思、有所得、有所进步的充实感是现在的谋生之途无法给予的。我们可以整日听新闻、背单词、做翻译,埋头做题把脸闷得通红,梦中还嘀咕着对话。不知道为了什么,如果透过水晶球看到现在,我还会去学口译吗?也许正是那份“不知道为了什么”,才让我体会到求知的乐趣。
  2009年秋天旅行至厦门,与厦大读研的几位华农校友相聚鼓浪屿,举杯庆祝母校110周年校庆。我不知该说些什么,记忆里的场景如古代铜镜里的仕女,再怎样的花容月貌也模糊不清。可是W老师在信中说:“回忆总是让人着迷,记忆中的你们永远和青草、蓝天、阳光联系在一起。一转眼,你们也是要为生计奔走的社会人了,这对于曾经陪你们走过一段青葱岁月的我来说,应该是骄傲和欣喜多过感伤的。”我问自己回忆是什么———是不断逝去的美好,是永不再来的纯真,是难以言说的心境,是时光给予的礼物,是剪不断的缘分……“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每一个夏天都不同于2007年夏天,毕业旅行时我坐游轮玩三峡,曾经的不系之舟如今已过万重山,可记得彩云间和长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