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拟就保护北京湿地方案北林大专家研究北京湿地
●近年来,开始了一些有关湿地的研究,但针对湿地植物、植被以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北京林业大学保护区学院雷霆、崔国发、卢宝明等新近出版了《北京湿地植物研究》一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2007年———2009年,北京林业大学组织人员对北京24块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状况、环境因子和干扰因素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对北京市湿地的概况有了清楚的把握,划分了湿地类型;以湿地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区系分析和多样性计算;研究了北京湿地中外来种和入侵种的数量、分布和危害程度,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依据生境将北京湿地植物氛围4个类群,分析了各个类群的多样性状况;对北京市7处重要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类型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植物多样性、珍稀和指示植物多样性及水生和湿地植物多样性,得出了北京湿地优先保护级别,提出了国家级、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保护小区及恢复小区的建设建议,为北京湿地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专家们对湿地植物群落生境类型进行了划分。
共分为22个类型。其中砾质和泥质河流浅滩类型受干扰较重。河流沿岸经过人为平整或混凝土加固比较常见,分布于北京市东南方向的永久性河流及运河深水区域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各处河流湿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少现象,季节性河流湿地中一些区域缺少退化,形成沼泽化河床或干涸河床类型。库塘湿地沿岸混凝土加固平整较为常见,沿岸浅滩常因开垦、旅游或放牧到中度干扰,出水口区域由于缺少出现湿地退化现象。位于山区的库塘湿地周边缺乏适合植物群落生长的浅滩类型。北京湿地存在五大问题北京湿地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但目前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专家认为,北京湿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其一水资源缺乏。人类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均取自湿地,而北京位于华北干旱地区,是个极度缺少的城市,水资源过度利用和干旱成为威胁湿地的主要因素。湿地缺水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旱生和中生植物在湿地植被中的比重增加,最终造成湿地消失。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北京湿地水资源缺乏状况十分严峻。10处湿地不同程度缺少,占调查总数的41.67%,其中潮白河、清水河、汉石桥湿地、拒马河等湿地水资源缺乏较为严重。河流湿地出现断流现象,部分河段干涸沙化;汉石桥湿地依靠人工供水维持其湿地生态系统。
其二水体污染。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农田面源污染、游客丢弃物等,污染物含量超过湿地自净能力是造成北京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区域中6处湿地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占总数的25%。其中北沙河、北运河、温榆河、凉水河4处湿地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湿地生物难以生存。
其三资源过度利用。北京湿地普遍存在水资源过度利用的问题,部分湿地已经因缺少而产生退化现象。放牧在调查区域也较为普遍。金海湖、金牛湖、拒马河、野鸭湖、永定河等湿地均有放牧现象。面积较大的库塘湿地常有捕捞现象。野鸭湖官厅水库渔民较多,拒马河、汤河、潮白河等河流湿地沿岸有挖砂活动,野鸭湖、官厅水库有挖泥炭现象,对湿地生物生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其四旅游强度过大,超过湿地承载力的旅游开放,对湿地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调查区域有14出湿地进行了旅游开放,占综述的58.33%,其中金海湖、拒马河、龙庆峡水库、野鸭湖、玉渡山水库开放强度较大,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其五占用湿地。北京湿地周边是人类集中居住的区域,农田、建筑、水利设施、公路等对湿地植物及其生境破坏较为严重。调查区域内66.67%的湿地周边有农田分布,其中金牛湖、拒马河、清水河、汤河等湿地周边农田面积较大,白河堡水库、凉水河等湿地沿岸被水利设施占据或使用混凝土进行加固,对湿地生物赖以生存的水陆交界区域造成较大破坏。
分级建设自然保护区根据北京市湿地保护优先级别,综合各处湿地开放利用形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及现有湿地保护区的建设情况,专家们提出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方案。
建设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密云水库和野鸭湖湿地生境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状态,植物总体多样性和典型湿地植物多样性较高。密云水库水体和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严格保护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而野鸭湖湿地水体面积大、岸线长,拥有多样的湿地类型,如沼泽、滩涂、泥炭地、盐碱地等,有完整、典型的湖泊和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植被分布面积较广,生物多样性密集,是多种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停歇地和栖息地,因此建议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专家建议建立市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有7处。这些湿地水量充足,水陆交界带虽然受到人的干扰,但影响较小,植物多样性较高。其中汉石桥湿地、怀沙怀九河、拒马河已经建立市级自然保护区。其它还有金牛湖湿地、怀柔水库湿地、永定河湿地、妫河湿地等。
潮河、金海湖、汤河、玉渡山水库沿岸居民区集中,旅游活动多,水陆交界区域受到较严重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呈半自然状态,植物多样性较低,专家建议建立县区级自然保护区。
专家建议,视情建立湿地保护小区。建议在北沙河中上游、潮白河俸伯桥、河南闸区域、龙庆峡水库上游入水口小面积典型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小区,由当地林业部门管理。
专家建议在妫水湖、三里河建立县级湿地公园,翠湖保持市级湿地公园不变。建议增加引种植物的多样性和数量,招引鸟类栖息,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
专家认为,还可以建立四处湿地恢复小区。包括清水河湿地、白河堡水库湿地、温榆河湿地、凉水河湿地、北运河湿地等。(铁铮)